江镇镇江家嘴民族村:走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子
本网讯 江镇镇江家嘴民族村作为我县唯一的民族村,近年来,该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扭转“三无”(无山场、无水面、无耕地)被动局面,大力构建“三有”(有土地、有产业、有资金)良好格局,实现了“强村富民、和谐稳定”目标,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做好党建引领,筑牢治理根基。民族村推动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探索打造“党建+治理”模式,实现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各项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通过划分治理网格、设立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冲锋在前,群众积极响应,形成了“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的共建共治良好氛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主汛期,民族村20余名党员群众主动请缨、担当作为,排查隐患30余处,抢险固坝5处,转移群众50余人,切实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效体现为守护百姓平安的实际行动,这一典型做法被主流媒体报道,引发热烈反响。
做强产业链条,推动经济发展。民族村按照“跳出民族村发展民族村”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村级产业发展。累计投入183.8万元,先后与专业种植公司合作种植蓝莓129.88余亩,投资87万元流转日新村红头岭约100亩山场及水面,实施特色产业种植及深加工项目,构建环形蓝莓种植采摘和休闲垂钓生态区,每年增收约8.2万元。2023年以来,积极争取财政衔接资金共315万元实施民族村面点蒸笼产业配套设施项目(含二期、三期工程)。此外,投资35万元对民族村农贸市场进行重新改造升级,通过发展“物业”经济,每年获得收益5万余元。2024年度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为基层治理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做优矛盾化解,维护和谐稳定。民族村充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和六尺巷工作法,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成立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点、百姓评理说事点等协商议事平台,进一步拓宽居民诉求渠道,同时组建由村干部、老党员、乡贤组成的调解委员会,主动排查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问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普法活动3场,调解矛盾纠纷5起,调解成功率达100%,未发生赴省进京集体访、越级访等情况,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做实文化赋能,凝聚精神力量。民族村将文化赋能作为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文化阵地建设、文化志愿服务等工作,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民族团结文化广场等阵地,年均举办道德讲堂、移风易俗、“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文化活动20余场,参与群众超15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文明素养,增强了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为基层治理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通讯员 方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