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岭镇三铺村:从“点上开花”到“全域和美”
今年11月,安徽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认定结果公布,公岭镇三铺村成功获评优秀等次。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三铺村十年来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持续努力,通过凝聚民心、借势发力、机制保障系列举措,三铺村走出了一条乡村环境蝶变之路。
2013年,承接省级美丽中心村建设任务的三铺村,在更楼村民组遭遇了“思想难统一、土地难协调”的普遍难题。
“这条路会不会多占我家一分地?”面对村民对“一寸地得失”的顾虑,村干部没有硬性推进,而是和大家算起了“大账”。村“两委”提出“化零为整”的策略,除宅基地和房前屋后自留地外,将零散土地统一流转至村集体。村集体统一规划公益用地、为村民分片配置小菜园花园,并将剩余土地对外发包发展产业,收益村民共享。
这一招取得了显著成效,土地争议的“矛盾源”变为了“利益链”,不仅凝聚了人心,成功化解了大部分纠纷,更让三铺村探索出“土地流转+产业增收+环境整治”的“更楼路径”,为下一步全域和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点上的成功经验点燃了燎原之火。2016年至2018年,三铺村敏锐抓住怀宁马拉松赛道、省道237建设、“京九”高铁建设的重大机遇,村“两委”乘势而上,完善村庄路网,将路网沿线环境整治作为突破口,不仅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也打通了环境整治向外延伸的“动脉”。村内组织人力、机械,对高铁、省道、县道及通村主干道沿线展开了集中攻坚。全面清理道路两侧的生活垃圾、建筑废料和杂草杂物;拆除沿线乱搭乱建、破旧危房;精心栽植行道树、修建花坛,播撒花籽草种进行绿化美化等等。
经过持续努力,一条条“通行路”成为展示村庄新貌、带动乡村发展的“景观绿带”,村庄面貌实现了从“局部盆景”到“连片风景”的转变,群众满意度与获得感大幅跃升。
有了点线结合的丰富经验,2018年起,三铺村持续发力,采取“村民申请、自主实施、村级验收、先建后补、共同管护”工作机制,用五年时间在全村21个自然村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全面开花”。
为了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每年年底,村内通过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发布下一年度整治计划,由村民小组自主申请。随后,村民小组则按标准自行找队伍施工,全程接受监督,大大地降低了建设成本。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等组成联合监管队伍,严把建设质量关,确保每一分投入见到实效。验收合格后,村委会定额补助5万元资金作为激励,超出的部分村组自筹。在环境的后期管护上,村民组与村委会共担责任,通过“产业收益”反哺保障长效经费,有效规避了“一年新、两年旧”的环境整治顽疾。
这种“村级搭台不包办、村民主导不缺位”的工作模式,让三铺村居住环境实现了质的跃升。晨曦微露,漫步在初冬的三铺村,蜿蜒洁净的村道串起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房前屋后整洁干净,休闲广场上老人们舒展筋骨,孩童嬉戏其间,一派祥和景象……(通讯员 胡思雯 任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