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庙镇:蓝莓花开蜂作伴 生态农业谱新篇
本网讯 时下,马庙镇8000亩蓝莓基地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刻。洁白如雪的蓝莓花竞相绽放,与忙碌的蜜蜂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一场“蜂莓共舞”的生态农业新篇章正在这里上演。
走进该镇曹坦村蓝莓种植基地,成片的蓝莓树上挂满了铃铛般的花朵,蜂箱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园区各处。基地负责人介绍:“蓝莓花属于典型的‘害羞型’花冠,自然授粉率仅20%左右。因此我们引进意大利蜜蜂等优良蜂种,配合人工定点放蜂技术,成功将坐果率提升至70%以上。”这一创新做法不仅解决了蓝莓授粉难题,更使亩均产量增加15%至20%,优果率提升超三成,为农业基地实现了增产增收。
为确保蜜蜂安全作业,马庙镇农业农村办公室构建了完善的绿色防控体系:通过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悬挂诱虫板、使用生物菌剂等环保措施替代了传统农药,形成了“花引蜂、蜂授粉、果丰产”的良性循环。镇农业农村办公室负责人夏海兵算了一笔账:“每箱蜂可覆盖5亩蓝莓园,目前全镇投放的300余箱蜂群已覆盖核心产区1500余亩。相比人工授粉,成本降低60%,而蜂农每箱还能收获10-15公斤的蓝莓蜜,市场价在每公斤60元左右。”
在该镇的鹿苑村蓝莓产业园里,蜂农李德福正细心照料着他的“小助手们”。“花期持续20天左右,每箱蜜蜂预计能带来800元收入。”他笑着说。而对果农而言,蜜蜂授粉带来的效益同样可观,蓝莓实验区亩均增收达400元。今年全面推广后,全镇8000亩挂果蓝莓预计可新增产值300余万元。
马庙镇的创新实践不仅体现在农业技术上,更构建了完善的产业协作机制。镇里成立的“蜂莓协作”技术服务队,为蜂农和果农搭建了有效的沟通桥梁。副镇长宋若春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特色种植+生态养殖’模式,计划年内建设标准化授粉蜂场,开发蓝莓蜜等衍生产品,打造长三角地区优质蜂产品供应基地。”(通讯员 章裕红 凌遵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