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县从“黄梅戏进校园”到“学生进剧场”—— 双向奔赴更“有戏”
“砺雨山笋拔尖早,经霜松柏分外娇,收起泪水莫长抛……”一声声温婉悠扬的唱腔、一招一式间大气细腻的表演,让现场观众沉浸在黄梅戏《挑山女人》感人肺腑的意境中。
4月19日晚7点30分,在高河镇黄梅阁,由县黄梅戏剧团演出的《挑山女人》精彩上演。在观众席中,除了“老戏迷”,还迎来了一群稚嫩的面孔,他们是来自县独秀小学黄梅戏社团的“小戏迷”。“我们组织学生们进剧场观看黄梅戏,就是让他们零距离感受戏曲之美,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戏曲、欣赏戏曲、热爱戏曲。”带队老师王静说。
黄梅戏《挑山女人》讲述了单身母亲王美英在丈夫意外去世后,独自承担起抚养三个孩子的重任,并通过挑山工这一艰苦职业将孩子们抚养成人的感人故事。舞台上,女主角将不向命运屈服、努力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精神捧至眼前,传递了催人奋进的正能量。精彩的剧情,生动的表演,精湛的演技,韵味十足的黄梅戏唱腔,让现场观众们深感陶醉,更让同学们沉浸式体验了黄梅戏的魅力,学生们被台上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灵活的表演形式所吸引,充分感受到黄梅戏曲的魅力与博大精深,掌声连绵不绝。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剧团感受戏曲的魅力,感悟优秀传统文化,更让我们领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县独秀小学407班学生丁希梦说。“今天看了他们的表演,演出实在是太棒了,太好了,我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黄梅戏,登上更大的舞台去表演。”410班学生何金睿激动地说。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的综合实践课,让孩子们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近距离地接触到黄梅戏表演,我们独秀小学近几年把黄梅戏作为社团活动之一,每年参加学习的学生也特别多,相信孩子们观看了今天的表演后,会对黄梅戏更感兴趣。”老师刘智琴说。
“我们通过开展‘戏曲进校园,学生进剧场’活动,搭建了学生零距离了解戏曲文化的平台,激发广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喜爱,同时还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县独秀小学校长刘兵表示。
县独秀小学自2012年“黄梅戏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在校园内广泛开展黄梅戏进校园活动。通过黄梅戏演出进校园、黄梅戏知识进课堂、搭建展演交流平台等,传承地方戏曲精粹,普及地方戏曲基本知识,欣赏和学唱经典曲目唱段,探索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思路,推动学校师生学唱、爱唱、会唱、唱响家乡戏曲,打造地方戏曲特色教育品牌,激发青少年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此外,县独秀小学安排周二、周四课后服务时间开展黄梅戏社团活动。每次活动,指导教师提前做好精心准备,孩子们也早早来到黄梅戏教室进行排练。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一些基本招式,动作有模有样。近年来,该校多名学生在市县黄梅戏大赛中获奖,学生钱博秀还登上了央视戏曲频道。
“怀宁县是京剧和黄梅戏的发源地。我们从2021年开始,在学校开办黄梅戏剧社,让音乐老师教唱黄梅戏,让喜爱黄梅戏的学生亲身接触、用心感知,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喜爱上家乡黄梅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使我们的黄梅戏艺术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刘兵说。
近年来,县黄梅戏剧团将戏曲“种”进校园,每年开展“黄梅戏进校园”近50场次。2021年12月,县关工委、县文旅体局、县教育局联合命名县黄梅戏剧团为"怀宁县青少年文化教育基地",并特聘团长刘丽华为"怀宁县青少年文化教育基地"指导老师。
从黄梅戏进校园到学生进剧场,“双向奔赴”在学生们心里种下一颗美育的种子,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在欢声笑语中戏曲的韵律与青春的旋律,交织成最美的乐章,共同奏响了文化传承的新乐章。(檀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