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戏曲之乡 > 正文

以田野为舞台,36年全国演出8000余场次

乡村小剧社 “圈粉”200万+

时间:2025-03-03 11:06:30   稿件来源: 怀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首君  

  本网讯 3月1日,星期六,在洪铺镇金义黄梅戏剧社,10多名演员正在排练传统黄梅戏《天仙配》选段。“这几天我们在筹备送戏进万村工作,今年我们有72场送戏进万村任务。”剧社班主胡节银一边指导排练,一边介绍说。

  “铛咚锵、铛咚锵……”1月31日,在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方家岭村,一阵骤雨般的锣鼓声响起,将村民们的目光深深吸引。“快快快,‘戏曲之乡’的安徽怀宁县的黄梅戏剧团来了,看戏去。”争先恐后的村民,很快将能容纳1000多人的广场堵得水泄不通。

  八样乐器,两台音响,二十四盏LED舞台灯,虽然舞台简陋,但演员们化妆、身段、唱腔却并不敷衍,颇见功底。舞台上,演员们身着绚丽戏服,水袖轻舞、唱腔悠扬,将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演绎得淋漓尽致。台下观众沉浸其中,掌声雷动、欢呼声此起彼伏。

  “快送宝,快送宝。”按照当地习俗,演到共情处,村民纷纷将红包送台上给演员。“本来演出只安排6天,但村民们太热情了,一再挽留,只好再加演了一天。我们从正月初三到初九,在这里一共演出了7天17场黄梅戏,收入有12万元。”胡节银说。

  洪铺镇金义黄梅戏剧社于1989年创建,演员20余人,年龄最小35岁,最大62岁。他们以田野为舞台,长期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开展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黄梅戏演出活动,一天演出两三场是常态。36年来,年均演出400余场次,观众“粉丝”超过200万人次。

  作为一个自负盈亏的民间黄梅戏剧社,他们年复一年地在全国各地辗转、演出,用演出收入养活剧团20多个演职人员。剧社被评为安徽省“百佳剧团”,胡节银先后入选为黄梅戏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安徽省首批文化带头人,荣获安徽省民营艺术院团“十佳”团长等荣誉称号。

微信图片_20250303082411.jpg

  一个农村小小的黄梅戏班社何以好戏连台?圈粉200万+?跻身“省”字号文化IP行列?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热爱,靠的是坚持,靠的是文化自信。”胡节银表示。

  “在窑前我的夫你且请坐 为妻我有言来奉禀夫君……”2月11日,晨曦初露,在安庆高新区山口乡,婉转悠扬的黄梅唱腔袅袅而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应该这样传承下去。”一位70多岁的老人坐在台下,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演员们的唱功和身段不比专业演员差。”村民们在观看演出后都感叹不已,赞赏有加。这是新年以来金义黄梅戏剧社连续外出商演的第11天,也是自2025年元旦启动巡演后的第42场。这支来自民间的黄梅戏剧社宛如一颗行走的“文化火种”,携《荞麦记》《天仙配》等经典黄梅戏剧目走出家门,在江西省鄱阳县、安徽省怀宁县、望江县、祁门县等省市县多个舞台绽放光彩,场场演出座无虚席,演出总收入达到30万元。

  “有好戏,才能一直被观众喜爱。”民营剧社的演出主要针对农村市场,观众的口碑最重要。无论是剧目还是节目,都要挑农村观众喜欢的来演,这是剧社常青的秘诀。对金义黄梅戏剧社来说,舞台就是村口搭起的露天大棚。36年来,不管是三伏天里烈日当空,还是寒冬腊月里的朔朔冷风,他们都是雷打不动地敲锣打鼓、唱念做打,在村民们眼里,他们是亲如自家人的“乡村田野剧社”。

微信图片_20250303082416.jpg

  “不管在哪里演出,不少‘粉丝’经常买水、送吃给他们,这都让大家深受感动。”胡节银说,剧社成员都不是专业演员,但都善于学习,演唱的节目也更接地气,观众喜欢看。有时在县内演出,经常有外县“粉丝”专程来捧场。

  “人好,事事处处为我们着想。”说起领头人胡节银,剧社成员你一言我一语,满心钦佩。在胡节银的影响下,剧团亲如一家,为的就是把戏班子继续办下去,把优秀传统黄梅戏传承下去,给人们带去欢乐和笑声。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哇,好新鲜哪……”去年12月,胡节银还“飞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指导维吾尔族演员们精心排练黄梅戏《女驸马》经典唱段《谁料皇榜中状元》。

  “我们将举办一场大型晚会,准备排演两个黄梅戏节目。但兵团维吾尔族的演员们都不会唱黄梅戏,我们在网上看到不少胡节银带着剧社在全国各地演出的新闻,就慕名邀请他来指导我们学唱黄梅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宣传办负责人耿忠国说,排练的黄梅戏节目演出后,深受群众欢迎,后来我们连续加演了好几场,黄梅戏自此便在兵团“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民族团结的“石榴花”也由此绽放在两地群众的心田。

  为了培养好青年演员,在金义黄梅戏剧社里,胡节银亲自辅导,要求他们练好基本功,扎实唱、做、念、打等戏曲舞台功底。

  “现在青年演员非常稀缺,再加上在民营剧社里,一年到头都在奔波,顾不上家庭,所以很难留住年轻好演员。好在,我儿子和侄女都加入了剧社,四代‘胡家班’后继有人了。”胡节银欣慰地说。(檀志扬 赵林玉)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