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怀宁:黄梅迎春唱新声
本网讯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之一,在京黄故里、戏曲之乡怀宁,一家县级黄梅戏剧团通过不断创新,借助网络直播平台,涅槃蝶变,让老戏曲焕发新生机。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这个剧团的脚步,感受黄梅迎春唱新声。
“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新春期间,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黄梅戏之乡——石牌镇,吹拉弹唱好不热闹,戏台上,演员们倾力演出,戏台下,乡亲们掌声雷动,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戏曲的味道。
县黄梅戏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刘丽华细心叮嘱演员们:“每个动作要做到位,细节要做到位,自己要注意这个眼神一定要传递出去,情绪一定要兴奋起来,要开心游鹊桥,好,就这样,等会准备上场……”尽管是在乡镇基层的演出,但对表演功力的要求和节目质量的追求,团长刘丽华丝毫不马虎。经过一番台前练习,经典黄梅戏《游鹊桥》正式登场。居民王玲感慨道:“在家门口就能听到原汁原味的黄梅戏文化大餐,特别开心。”
送戏下乡让乡亲们大饱眼福,也让热心的戏迷“胃口大开”,刘丽华在掌声中应邀即兴登台表演,就这还没完,80岁的老戏迷还现场盛情邀约刘团长合唱《闹花灯》。也许是太激动,或许是太高兴,尽管出现了唱错和忘词的桥段,但一点不妨碍热火的现场和欢乐的笑声。一位来自石牌镇的老戏迷潘鸿模笑着说:“我听了锣鼓响,心里痒痒,就喜欢听黄梅戏。今天跟团长合唱了《闹花灯》,唱的不好,大家见笑了。祝大家身体健康,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好戏连台唱,欢喜过大年。像这样的文化惠民“送戏进万村”活动,2024年,县黄梅戏剧团整整举办了100场次,足迹遍布全县20个乡镇。从上午十点开场,一直到下午两点收场,剧团的小伙伴们才顾得上吃口延时的午餐。演员方笑笑提到:“尽管演出忙碌,但因为热爱,所以我们不觉得辛苦。”刘丽华表示,这是剧团的常态,要在台上塑造好每一个角色,才对得起观众们的热情。
为了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平时唱念做打的练功自然必不可少。练功房里,青年演员挥汗如雨,团长刘丽华亲自指导青年演员,并细扣每个动作和表情。青年演员王镜磊说:“我们不演出的时候,每天都会来练功,因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对每个动作,刘团对我们都非常严厉,都会来给我们细扣每一个动作。”
这两年,剧团不断有90后、00后的新鲜血液加盟。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努力成为他们成长的必修课。演员胡慧林坦言:“还是有些累的,你看我都有点出汗了,虽然是冬天,但还是蛮热的。因为每个动作它都不是非常容易的,都是练出来的,但是苦着苦着也就苦过来了,严格我们才会有好的作品出现。
出好作品,出精品,拓展戏曲发展的新赛道,是这些年县黄梅戏剧团不断致力探索的路径。2022年初,面对疫情对戏曲表演行业的持续冲击,刘丽华大胆创新,决定开启网络直播。刘丽华说:“刚开始直播心里是没有底的,也是忐忑不安,我们试一试,尝试一下,虽然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但是先走出一步再说,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
当传统戏曲走进网络时代,当黄梅戏演员PK网红达人,新赛道起初并不好走,卡顿、掉线、遇冷等一系列之前不曾经历的问题袭来,考验着这个有着68年历史的黄梅戏剧团如何涅槃新生。“要不断地去学习新的唱段,然后在直播间里面才能更新,运腔的那种气息韵律韵味,都是慢慢地在找,自己私下都在练,怎么样才能把你最好的一面呈现给那些粉丝朋友们,我们要卷出新高度,用创新的手段,让黄梅戏焕发新的生命力。”剧团里的青年演员董丹丹说。直播节目如何安排?中间穿插什么?怎样与观众互动?大家钻研直播的热乎劲起来了,常常为了拍一个短视频循环往复不知多少遍。一个月后,短视频《扮皇帝》因为唱腔优美、朗朗上口,迅速走红网络。董丹丹说:“没想到它会那么火,90多万赞,将近100万赞了,那种激动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刚开始,我们就拍一些那种类型的视频,慢慢地就被更多的人知道了。最高的时候,直播间人数能达到4万+,我们的粉丝现在也达到130多万。”
直播团队的负责人白玉华表示:“我们粉丝遍布全国各地,还有国外的,受到全国各地的邀请,北上广深都有的,都邀请我们。我们一定要跟上这种时代的节奏,让黄梅戏唱下去,传承下去,发扬下去,把黄梅戏唱出新声。”
通过“戏曲+直播+短视频”的模式,目前,县黄梅戏剧团累计直播近400场次,场均观看 24.3 万人,发布短视频作品 252 条,获赞 737.9 万,位列全国县级剧团之首。刘丽华表示:“戏曲是家国历史和民族记忆的载体,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到基层去,到老百姓的身边去,汲取营养,同时要吸收借鉴现代元素,让古老戏曲与当今艺术有机结合,让东方神韵与现代精神高度统一,通过培养年轻人才,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闯出黄梅戏传承发展的新路子。”(安徽台 刘飞 怀宁台 包俊根 张翔 刘梦 陈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