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宁”一起拼经济】怀宁 :智造突围“闯”出新天地
本网讯 在县工业园,安徽省三环康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最近干了件“新鲜事”——他们专门辟出800平方米区域,成立了“科技创新实验室”。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实验室的首个成果竟是将普通纸塑料包装盒升级为智能防伪包装盒,产品单价直接翻了五倍。“过去我们论吨卖产品,现在论个卖。”企业负责人杨林指着新生产线上一个个带着二维码和智能防伪包装盒告诉记者,“这就是科技带来的附加值提升。”
科技创新:从“怀宁制造”到“怀宁智造”
我县的传统产业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科技革命”。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科技创新,通过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提升产品附加值。
安徽科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另一个典型案例。这家曾经以生产普通板材为主的企业,如今研发出的阻燃环保型板材不仅通过了国家认证,还成功打入了国际高端市场,产品利润率提高了30%。
“我们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4.5%用于研发,”公司总经理朱家科表示,“过去我们跟着市场走,现在市场跟着我们的创新产品走。”
县科工信局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全县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1%,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了一番,专利申请量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
管理优化:数字化赋能“效率革命”
在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的同时,我县企业也在管理效能上做文章。
在安徽永驰婴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引入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让生产效率提升了40%。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控生产流程,系统自动优化排产计划,减少了设备空闲时间。“过去依赖老师傅经验,现在依靠数据决策。”公司总经理孙劲松指着大屏幕上的实时生产数据说,“系统能自动发现生产瓶颈,并提出优化方案。我们一条生产线的人员从15人减少到9人,产量反而提高了。”这种“数字化管理”模式正在怀宁制造业中快速推广。多家企业引入了ERP、MES等管理系统,通过数据驱动实现精细化管理,大幅提升了劳动生产率。
抢占新赛道:传统产业焕发第二春
面对市场竞争,我县企业不再局限于原有赛道,而是积极开辟新领域。
安徽碳一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原本是一家小微企业,近年来他们敏锐捕捉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遇,迅速组建研发团队,开发出专用锂电池结构件产品,成功进入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的供应链。“转型之初,公司内部也有质疑声,”企业负责人邓明华回忆道,“但我们看准趋势,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和人才引进。现在新能源产品已占我们业务的60%以上。”
同样,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也通过开发健康食品、功能性食品等新产品,实现了从传统加工向高附加值生产的转型。我县的蓝莓加工企业开发出蓝莓花青素提取技术,将蓝莓价值提升了数十倍。
政策护航:构建创新发展生态
我县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出台了《怀宁县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对企业研发投入给予最高20%的后补助。
县里还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引导县内企业与合工大、安大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研发中心。近两年已成功转化科技成果27项,创造经济效益超5亿元。
“我们正着力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创新生态,”县科工信局局长丁士宏表示,“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服务保障,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走在县工业园,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传统产业通过科技创新焕发新生,新兴产业借助技术优势快速崛起。
从提升产品附加值到优化管理效能,从深耕传统领域到开拓新兴市场,我县企业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跑出发展“加速度”,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这片热土上的创新故事才刚刚开始——随着更多企业加入科技创新大军,怀宁制造正在向怀宁“智”造华丽转身,书写着小县城闯出大天地的精彩篇章。(全媒体记者 朱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