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线记者行】怀宁:闻“旱”而动保丰收
本网讯 持续高温、水库干涸、稻田龟裂、秧苗喊渴……7月份以来,受持续高温和干旱天气影响,怀宁县主要堰塘、河湖蓄水量不足,各地不同程度出现旱情,水稻、棉花、蔬菜、瓜蒌等农作物受旱严重,农田干涸缺水。面对旱情“大考”,怀宁县闻“旱”而动,全力打响抗旱保丰收攻坚战。
8月21日上午,在高河镇全丰村的农田里,几台水泵正在嗡嗡作响,清澈的水流在稻田里汇聚成一条奔流的小溪。种粮大户何进明戴着草帽,顶着烈日,不时地检查下水泵运作情况,黝黑的脸上透出一丝轻松的神情。“我今年种了600亩水稻,但是今年旱情严重,庄稼正是需要水的时候,好在镇村帮我们协调,解决灌溉用水,可算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何进明说。对秋粮丰收,他信心满满。
持续受 35℃以上高温少雨天气影响,农作物生长面临严峻旱情考验,平山镇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农技专家成立 12 支抗旱服务队,奔赴田间地头全力开展抗旱工作,用汗水守护秋粮丰收希望。午后烈日如炙,平山镇高泽村的稻田边,种粮大户陈大伯正望着干裂的田地发愁,叶片卷筒的水稻让他心急如焚。此时,农技专家带领两名服务队员扛着设备匆匆赶到。“快,测一下墒情!”张专家下到田里,裤脚很快沾满了泥浆。他一边操作仪器一边分析:“现在土壤含水量低于临界值,必须立即采用‘浅水勤灌’。”随着阀门打开,清水流入田间,陈大伯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镇村干部又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呢!这水来得太及时了,多亏他们帮忙,不然这季收成就悬了。”看见汩汩清水流进农田,陈大伯的脸上笑开了花。
立秋虽过,但持续的高温晴热天气仍给石牌镇皖河村的中药材种植带来严峻挑战。为最大限度减少旱情对连翘、丹参等特色中药材的影响,皖河村村干们每天清晨到基地观察药材长势情况,发现大多数中药材植株顶部萎蔫,个别植株出现干枯、死苗现象。怀宁县丰农农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连翘、丹参正值生长关键期,需水量大,现在河道水位较低,抽水困难,我们利用洒水车直接浇灌,能覆盖大部分地块,效率更高。每台车日均送水达20吨,可基本满足药田的应急需求,利用早晚时段错峰浇灌,避免高温灼伤植株,全力保障连翘、丹参等中药材渡过‘烤’验,同时,还安排员工积极清除杂草、枯枝,保护药材根系健康和水分充足。保住药苗子就是保住‘药底子’”。
8月 21日上午,走进洪铺镇金鸡村的瓜蒌种植基地,连片的瓜蒌架如绿色长廊绵延铺开,青绿的藤蔓顺着支架向上攀爬,一串串纺锤形的瓜蒌果挂在其间,沉甸甸压弯了枝蔓。田垄间,黑色的滴灌带已顺着瓜蒌根系铺设完毕,如细密的 “血管” 在田地里蜿蜒伸展,正等待发挥作用。烈日下,农户们正忙着对滴灌设备进行最后调试,他们弯腰穿梭在瓜蒌架间,时而弯腰调整滴灌带位置,时而清理堵塞的滴孔,确保每一段管道、每一个滴孔都处于完好状态。“这些滴灌设备刚完成铺设,现在正逐段排查漏水、堵塞问题。”金鸡村党支部书记张贵琴站在田埂上介绍,这片40亩瓜蒌是村里的特色产业,之前我们一直都是接水管浇水,从长远考虑,最近才安装了滴灌,使用滴灌能精准把水直接送到瓜蒌根部,更有利于瓜蒌生长。
烈日高悬,腊树镇四合村的小米辣地里,热浪滚滚。种植户刘峰头戴草帽,正带着工人们引水浇灌。“大伙都加把劲,这小米辣到了采收期,对水分要求高,水跟不上,品质就不行,咱一年的辛苦可就白费了!”水管顺着田垄铺开,水流刚漫过地皮就被吸进裂缝,刘峰和工人们拎着水桶在地里穿梭,保障每一株小米辣都“吃饱水”。
8月21日上午,比气温更“热”的是小市镇求雨村主干渠边的劳动场面,挖掘机的轰鸣声与铁锹的碰撞声此起彼伏,党员干部和村民志愿者正挥汗如雨,清理着何咀段堵塞的抗旱沟。“水来了,水来了!”随着一股浑浊却宝贵的渠水奔涌而入,田边等待的种粮大户周传武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近日来,持续的高温晴热天气导致小市镇多地出现不同程度旱情,部分农田灌溉用水紧张。面对“烤”验,小市镇迅速行动,组织农技、水利专业人员深入一线,摸排渠系堵塞点、科学调度水源、发动干部群众清淤疏浚,全力打通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檀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