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视线】清河乡:“四理” 融通 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
本网讯 近年来,清河乡坚持党建引领,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学好用好“六尺巷工作法”,逐步摸索出一套基层治理“四理”工作法,真正将信访矛盾“消化在村室、解决在村组、化解在当地”,为基层社会治理开辟出一条新路径。
眼下,清河乡温桥村正在大力推进村庄人居环境整治,“7 月份正式启动的,那时天热,感谢父老乡亲、村民大力支持,筹资筹劳,给了不少的帮助……” 村干和网格长定期走村入户,通过面对面交流,收集群众对于村庄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同步收集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和民生诉求,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当面解决,疑难事项商量着办。
“网格长、组长、乡贤们进村入户成为及时发现问题的‘前哨’和解决问题的‘桥梁’,同时‘乡村办理’的‘联动机制’也将矛盾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清河乡温桥村党支部书记何鹏介绍道。
“网格管理、组长梳理、乡贤评理、乡村办理”,这套协同共治的“四理”工作法,为温桥村构建出了基层善治的新格局,也让群众的“烦心事”越来越少、“暖心事” 越来越多。在推进村庄整治时,因道路拓宽,需要村民陈凤周让出部分宅基地、移栽路旁的树木,起初陈凤周一口回绝。“当时考虑我们这个地方农村建房子宅基地也很紧张,好像修路要把宅基地让出来,自己有点不太愿意,今后这个宅基地不好搞。” 陈凤周的哥哥陈凤太道出了当初的顾虑。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网格长、乡贤理事会成员带着“六尺巷”的故事,三番五次上门劝解调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凤周最终被大家的真情实意所打动,同意为村庄治理奉献力量。“我知道以后,我多次上门做工作,也跟他讲了‘六尺巷’的故事,他也想着这些年村委会、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对他帮助很大,他自己也感觉到公益事业,大家都要做出奉献,才能做的好,所以他后来同意了把宅基地让出来一米多宽,两棵桂花树也无偿地捐献出来了。”清河乡温桥村乡贤理事会成员郑本红回忆道。而陈凤太也补充说:“他因为脑梗造成了二级肢体残疾,他考虑党和政府对他很关心,乡里乡亲对他也很关心,他自己也愿意奉献一点。”
为更好地推广“四理”工作法,这个乡以温桥村为范本,在全乡整合了86个网格的“一长一员”、247个村民组的“双组长”、57名乡贤及驻村干部等力量,变“单打独斗”为“协同共治”,构建起“问题发现——协商解决——跟踪反馈” 的闭环体系,以明确分工和联动处置,显著提升治理效能。
“推行四理工作法,我们坚持能现场解决的立即办,重大问题联动多部门会商跟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截至目前,我们共成功化解各类矛盾15起,真正实现了基层党组织‘由弱到强’、社会治理‘由管到议’、法治意识‘由淡到浓’、乡风民风‘由差到好’、集体经济‘由小到大’的五个转变。”何鹏对“四理”工作法的成效颇有感触。
自全域推广践行“四理”工作法以来,清河乡已累计破解基层治理难题200多个,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0余起。(全媒体记者 陈锐 实习记者 王睿 通讯员 陈金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