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乡镇联播 > 正文

【先锋视线】三桥镇:党建引领聚合力 和美乡村焕新颜

时间:2025-10-24 09:25:02   稿件来源: 怀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首君  

  本网讯 近年来,三桥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构建党委统筹、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幸福感持续提升。

  深秋时节,漫步三桥镇社塘岭村,干净整洁的巷道纵横交错,错落有致的庭院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五小园”点缀乡间,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但曾经在这里,危房、违建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堆积,不仅影响村容村貌,更给村民生活带来不便。村民蒋凤华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杂树、杂草多,都没办法走路,现在环境好多了,修了水泥路,还有路灯,晚上散步、干活什么的都可以。

  自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该村推行“村干包片、党员包户”责任制,党员带着村民一起清理杂物、修整路面,不仅让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更将村民零散的“小菜园”打造成了村里的特色风景线。

  “为了让村里环境变好,我们创新推行‘三步工作法’,一是挨家挨户实地摸排,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摒弃生硬说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环境整治政策深入人心;三是每天紧盯工作进度,确保整治计划如期完成。”社塘岭村村委委员刘丽娟介绍说。

  和美乡村如何建得更贴合民心、更具长效性?三桥镇金闸村通过“党建+群众共建”的模式给出了答案。

  “我们建立‘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治理体系,将党建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推动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让农民真正成为家园蜕变的‘主力军’、发展成果的‘受益人’。”金闸村党支部委员陈志华表示。

  此前,金闸村鸿鹤中心村污水乱流问题严重,“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是常态,不仅影响村容,更威胁村民健康。村党支部第一时间组织专业人员检测水质、评估污染情况,最终确定“污水治理与厕所改造同步推进”的整治方案。“面对村容‘顽疾’,我们党员分组逐户走访,一方面详细讲解建设规划、改造标准,另一方面耐心倾听村民诉求、收集意见建议,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陈志华说。

  在党员带动下,村民主动投工投劳,共同修整低洼积水路面,拆除30余处无功能建筑。不仅如此,有绘画特长的村民还自发拿起画笔,在墙面绘制乡风文明、传统文化主题图案,让原本单调的墙面变成了传播文明的“活教材”。村民程希德告诉记者,现在道路和绿化都搞得很好,还有广场设施,可以带孩子们玩,在这里住着很开心的。

  和美乡村建设,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在三桥镇南方村白洋湖中心村,一条仅2米多宽的窄巷,曾让救护车望而却步,三轮车通行如走“迷宫”。要拓宽巷道,就必须拆除4户村民家的围墙,不少村民直言“舍不得、不愿意”。而在近日,一场“推墙让路”的故事正在当地上演。

  “为解开村民‘心结’,我们一次次深入农户家中,从‘桐城六尺巷’的礼让典故说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跟村民算‘安全账’和算‘长远账’。”南方村党总支委员夏年华说。

  从最初的“要我拆”到后来的“我要拆”,这场“推墙让路”不仅拆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围墙,更打破了邻里间的隔阂,让民心紧紧聚在一起。“以前围墙中间只有两米宽,现在加到了4米宽,路也好走多了,出行方面也更加安全。”村民黄中平介绍说。

  拆掉的是围墙,打通的是民心;治愈的是村庄顽疾,擦亮的是幸福底色。当前,三桥镇正以“党建+”为笔,书写出新时代乡村善治的“新答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瞄准民生‘小切口’,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以更实举措凝聚干群同心之力,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桥镇党委副书记何弘旷表示。(全媒体记者 余涛 通讯员 陈诚 胡贝贝 汪万红)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