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宁”一起拼经济】腊树镇:家底厚起来 腰包鼓起来
近年来,腊树镇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通过盘活资源、抱团共建、项目带动、筑巢引凤等多项举措,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的融合发展新路子。2024年,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超8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村达3个。
“无中生有”,“蹚”出集体经济发展路。
缺土地、缺能人、缺资金,掣肘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如何破解,成为镇村迫切想要闯过的难关。腊树镇白石村拓宽思路,因地制宜,用现代化的经营模式,破解集体经济发展“人、地、钱”的瓶颈,打通“堵点”和“痛点”,“蹚”出集体经济发展路,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白石村地域偏远、山多地少、交通不便,产业发展极其困难。面对无产业、无资金、无人才的“三无”窘境,村党支部大胆创新,经过多方考察学习,依据自身山多林密的自然条件,围绕苔藓这一生态资源,探索发展苔藓培育种植产业,变资源劣势为发展优势。
苔藓产业发展之初,就遇到了资金问题,靠单打独斗做不成事。腊树镇整合龙王山联合党委所辖的白石等4个村资金60万元,并争取衔接资金、选派干部专项资金60万元,在白石村流转土地60亩,建成16000平方米苔藓培育大棚和微景观制作车间,该项目年均增加集体经济收益近30万元,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50余户群众就业,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为多元化发展苔藓产业,实现产品价值提升,白石村升级打造苔藓微景观产业,围绕苔藓生产、加工、销售,建立全过程产业链,全面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围绕苔藓文创产品、苔藓绿化工程建设等产业链发展,带动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增收,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
此外,白石村又结合“补充耕地”项目,将沙地变耕地206亩,结合村民自发开垦撂荒地133亩,飞地流转太湖塔山村土地347亩。招引福建客商,到村投资200万元,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合作种植沙地蜜薯686亩,全渠道销售额逾700万元。为集体增收13.2万元,带动周边300余名村民务工,综合收益160余万元。2024年,白石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突破100万元。
“有中培优”,“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又到黄桃成熟季,腊树镇烟墩村300余亩的黄桃上市销售。近年来,烟墩村把黄桃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不断扩大栽植面积,推进产业化进程,让曾经的“荒山裸岩”变成了守护生态的“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实现了群众增收、生态改善、产业发展的“多赢”,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我们此次采摘的是村部门口的黄桃,在8万斤左右,预计以每斤6元钱的价格出售,可以卖到48万元,桃园基地每天吸纳当地群众15人左右采摘,每天工资约1500元,不仅有力带动了村民增收,还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烟墩村党支部书记黄结平介绍说。
2018年,为盘活闲置荒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烟墩村投资40余万元,引进种植浙江锦绣黄桃150亩,因为品质好,2020年一上市就打响了品牌。在良好效益的带动下,现如今,腊树镇烟墩、容岭、四合、八一等村连片种植黄桃1000余亩,年产优质黄桃约110万斤,产值达800万元,带动100余人就近务工,人均增收1.8万元。
腊树镇还通过组织网上直播、“一村一品”展销、采摘体验、特色美食品尝等活动,形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招商引资”为一体的“黄桃经济”,让曾经的“荒山裸岩”变成了守护生态的“绿水青山”和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目前已成功举办“百果节”“桃花文化旅游节”等3场次,吸引客商、游客3万余人次,达成交易额600余万元。
“优中做强”,“蔬”写群众致富新作为。
盛夏是丰收的季节,腊树镇蔬菜产业园里的西瓜、甜瓜等长势喜人,农民在地里忙着采摘,“蔬”写群众致富新作为。这只是该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优中做强”的一个缩影。
腊树镇提前谋划、综合研判,在芝岭村规划建设蔬菜产业园,并连续三年将其申报为党委“书记项目”,高位推动,已整合水库移民、培强扶优、衔接资金等财政涉农资金近1500万元,改变了以往项目资金“撒胡椒面”式使用,“攥指成拳”办大事。产业园占地1000亩,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已建成高标准蔬菜大棚80000余平方米,附属净菜加工车间、冷库、烘干房、智能化育苗基地、菌种培育车间等配套设施。目前,已整合投资460万元推进四期项目建设,新建智慧大棚20亩、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园区河塘沟渠清淤8000立方米。发展大地蔬菜500亩。
为进一步放大资金效应,以点带面,腊树镇党委引导12个村分别以土地、资金、项目等形式入股参与产业园建设和运营,通过固定租金、收益分红两种形式,实现村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同时还吸纳周边2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人均增收8000元。2024年以来,该镇创造性推动产业园生产关系变革,确保资产设施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部分大棚承包到户,引导农民发展自主经营,进一步释放农民积极性和农业生产力。此外,深化与安农大等高校院所合作,聘请农业专家学者,打造集蔬菜种子繁育、生产技术创新、农旅研学融合等于一体的“产学研用”基地。
在蔬菜产业园的示范引领下,腊树镇各村(社区)积极探索自主产业,芝岭村同县交发公司合作种植蓝莓600亩,自主种植小马铃薯100亩;烟墩村、山湖村抱团种植黑白木耳3万棒;健康村发展香菇10000棒、茶树菇2000棒,养殖绿头鸭5000只;高旗村种植葡萄80亩、香菇5000棒。(檀志扬 邹佳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