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河镇: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谱写和美乡村协奏曲
本网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高河镇强化担当作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持续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特色产业赋能,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眼下正是农忙好时节,高河镇查湾村黄茶基地里正翻涌着产业振兴的浪潮。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双轮驱动,村“两委”班子既赴浙江安吉“取经”,又引入专家团队驻点指导,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让130亩黄土坡变身“金土地”,更让村民实现“务工务农两不误”,吸纳30余名村民参与种植管护,人均日收入近百元。黄茶产业成为撬动共同富裕的新支点。
作为“安庆市农产品加工十强乡镇”,高河镇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构建“一村一品”特色矩阵,蓝莓园里莓果飘香,温室大棚蔬果四季常青,荷花池里莲蓬莲藕“莲”通致富路,绿之源、绿沃川等现代农业项目串珠成链。全镇打造“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让特色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让田园风光转化为旅游经济,三产融合的生动实践正在释放振兴新动能。
良田沃土夯基,让粮食安全“稳起来”
人勤春来早,2025年的春耕备耕早已拉开序幕。在高河镇独枫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几台挖机正在紧张作业,施工人员们忙着平整土地、兴修水渠、新建机耕路。据悉,此次独枫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小田变大田400亩,土壤改良950亩,新建沟渠2143米、涵闸43座、机耕道路2.45公里。项目建成后,将实现路相通、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强防灾抗灾减灾能力,真正让“粮田”变“良田”。
作为“安徽省粮食生产先进集体”,高河镇坚持把粮食生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抓牢抓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镇粮食播种面积4.79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达2.1万亩,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达88%、绿色防控覆盖率达64%、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粮食年产量稳定在2.72万吨。通过“合作社+种粮大户”示范带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无人机植保等新技术,让现代农业科技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发芽。
和美乡村蝶变,让幸福生活“甜起来”
“面子”光鲜亮丽,“里子”更富有内涵。漫步高河镇全丰村梅庄组,放眼望去,家家户户庭院整洁,白墙黛瓦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一幅村净、人和、景美、业兴的和美乡村画卷跃然眼前。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坚持“六不六多”原则: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搞村里宽马路、不过多使用水泥钢筋、不在房前屋后搞过多硬化;多依山就势、多因地制宜、多做庭院菜地、多搞村庄绿化、多用乡土材料、多搞地方特色建筑,最大限度留住村庄的“真形态”和“原生态”。村民方桂生感叹:“以前雨天出不了门,进村庄都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现在花园就在家门口,城里人都羡慕我们的好环境!”
环境美更要乡风淳。高河镇以村、社区为切入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深入开展“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怀宁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定期开展“乡村夜话”“送戏下村”“传承好家风”等惠民活动,多举措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运用“六尺巷工作法”精髓,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用心用情做好调解,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在新时代的春风里,高河镇正以和美乡村的靓丽底色、以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动力、以数字改革的赋能牵引,蓄力铺展一幅精彩纷呈的“三农”画卷,奏响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交响曲。(通讯员 操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