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镇:搭好倾听民声“桥” 奏响善治和谐“曲”
本网讯 近日,在小市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大厅,村民陈某着急地说:“我这个事情从过年期间就发生了,但一直没协调好。”听到陈某的诉求后,小市镇综治办工作人员及专职调解员一边安抚他的情绪,一边了解事情经过,并协调好当天与镇综治办、派出所、村及双方当事人,化解矛盾纠纷。“都是邻居,何必闹成这样,握个手,以后见面也能笑嘻嘻。”工作人员通过邻里“情”入手,耐心与矛盾双方当事人进行协调沟通,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矛盾纠纷及时处置,一直是小市镇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梢神经和最基层细胞,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单元和最深厚支撑。在社会治理道路上,小市镇始终注重打通“神经末梢”,释放基层治理动能。今年以来,该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用理、用情、用心协调处理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有效推进了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的解决,把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我们建立矛盾纠纷‘1+4+N’一站式化解机制,纠纷排查化解情况实行‘每日排查报告、每周研判调度、每月起底攻坚’,由政法委员牵头,整合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等政法单位力量,根据需要主动邀请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法律顾问共同会商研判,推动调解工作向更加专业化、高效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小市镇党委书记韩碧玉说。
平坦社区西呈组使用凤坦组土地已满20年,但凤坦组居民多年来均主张归还土地,几十年来双方为一块山林地的产权归属问题一直是闹得不可开交,多次扬言越级上访反映问题。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平坦社区党总支书记夏国庆主动放弃休息时间,走访村民了解矛盾纠纷的前因后果,到相关部门调阅档案资料。他组织双方派出代表,结合“情理法”分别进行沟通疏导,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各让一步,达成和解并签订调解协议。
小市镇还探索建立“人民调解员+普法宣传员”工作模式,积极开展以案释法活动,通过事前讲法,事中明法,事后析法,将人民调解与法治宣传有机融合。2024年度开展上门法治宣传教育活动20余次,做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实现化解一件纠纷、宣传一类法律、教育一方群众。此外,小市镇还将人民调解纳入村民文明积分制,将村民的行为表现转换成积分,通过积分兑换奖励的方式调动了群众参与人民调解的积极性,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培育文明风尚。
日前,在四联村村民文化广场,镇村干部和十几名村民围坐成一圈,讨论商量着村里的大小事宜。这里便是小市镇为细化网格管理,在全县率先搭建起的供村民摆“龙门阵”的场所——乡村夜话。在这里,致富信息、创业政策、村规民约、邻里关系等等,村民都可以“摆”出来,有商有量,出谋划策。
将“话筒”交给群众,深入倾听群众之声。2023年以来,小市镇创新社会基层治理新模式,破解村民白天找不到人的问题,利用夜晚群众空闲时间,镇村干部俯下身子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与村民话家常里短、聊田头村事、讲解惠民政策,开展“乡村夜话”140余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8条,梳理出土地流转、道路拓宽、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等问题清单112个,已解决101个,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乡村夜话”已成为党群工作中极具特色的交流平台。“我们一般是晚上9点进村,充分利用群众晚上归家的时间,在村小广场上,与村民面对面沟通交流,了解情况和需求,聚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还助推了乡村治理走深走实。”韩碧玉说。
走在小市镇大小村落里,村容整洁、邻里和睦,勤俭持家、向上向善的文明好风尚扑面而来。一路走来,小市镇坚持把民声落实到社会治理中去,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檀志扬 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