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镇:民生工程让群众“获得感”满满

本网讯 民生聚民心,民生暖民心。为让广大群众在民生工程中有“获得感”,黄龙镇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抓好工作落实,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幅幅民生图景展现眼前。
村组道路通,出行不再难
“以前是一条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出门啥的都不方便,现在一条水泥路直通家门口,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散步都不怕黑了,日子过的越来越红火了……”家住黄龙镇丰园村官塘自然村的赵大爷感慨地说。
黄龙镇把打通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实现乡村土路硬化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结合实际、科学谋划,多措并举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各项工作,打通断头路,硬化村组路,不断完善农村路网。同时,为解决群众夜间出行安全问题,采取一事一议、受益群众筹资等方式补齐资金缺口,在各村(社区)主干道路、美丽中心村、联合坝头上安装路灯照明。如今,一条条平坦宽广的“四好农村路”在田野里延伸、在村组中贯穿,犹如一条条飞舞的彩带,串起了村村组组,连起了千家万户,成为民生路、致富路,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能。

“文化大餐”足,群众乐点赞
“感谢社区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舒适的活动场所,让我们在这里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黄龙社区黄舌中心村居民刘阿姨高兴地说道。
在家门口就能看大戏,到镇文化站里可以上网、看书、写大字、下下棋,去村里也能借阅书籍,跳绳打球,还能在附近的村民组活动广场健身运动等等,时常可以听到居民们的欢声笑语,感受到他们的其乐融融。
该镇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整合资源,结合打造“15分钟健身圈”,配备文化体育设备,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最大程度满足群众休闲、健身、运动需求。还在五一、十一、元旦等节庆日组织开展文艺汇演、读书演讲、广场舞展演、运动比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快乐其中。
如今,黄龙镇实现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100%全覆盖,建成乡村大舞台8个,打造“15分钟健身圈”16个,村村都组建了文艺队伍,文化生活遍地开花、多姿多彩,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暖胃更暖心,老人笑开颜
上午11点左右多,在黄龙镇杨林村老年助餐点,结伴的老人陆陆续续地前来,有的是夫妻,有的是邻居,有的是因吃饭相识的朋友。就餐期间,老人们围桌而坐,谈笑风生,相互认识,不仅让老人吃饱了饭,也拓展了生活圈、交际圈,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饭菜很好,口味清淡,很适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80多岁的黄奶奶一边享受着美味午餐,一边夸赞地说。
“小饭碗”装着“大民生”。为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安心用餐,黄龙镇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老年助餐服务,盘活整合资源,通过“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建成老年助餐点4个,着力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暖心饭”,让老年人吃得更方便、更安全、更健康,享受“舌尖上的幸福”让老年人享受幸福“食”光。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从实施镇村主干道硬化、绿化、亮化,到打通自然村最后一公里;从继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快乐健身,到建设老年助餐点,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该镇始终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群众“获得感”上下功夫,使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通讯员 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