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乡镇联播 > 正文

【倡导移风易俗】大洼社区:强化村民自治 推进移风易俗

时间:2023-07-15 17:27:35   稿件来源: 怀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实习生吴达伟  

  本网讯 近年来,平山镇大洼社区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实践移风易俗举措,着力倡导文明新风尚,强化乡风文明建设。

  今年5月,村民程超的奶奶去世,按着“大事简办”的村规民约,家里人就在村内的公共大食堂,简单的为老人办理了身后事。“我们现在村里办事都是在村民食堂里统一举行,一桌的酒菜成本大概在200-300元左右,如果跟外面酒店比起来的话,外面酒店的话大概是在1000左右,相当于我们间接省去了600-700的开支,这种办事的方式,我们村民都非常的支持。”程超说。

  “新事新办、大事简办、小事免办”。从2011年开始到目前,社区9个自然村庄已建立了10个公共大食堂。在公共大食堂里简办红白喜事的村俗民约悄然形成,并一直延用至今。在公共大食堂,办席规模不能超过10桌,每桌餐费必须低于300元,包括每年清明、冬至,各村民组组织的老人集中聚餐在内,平均每年每个村民组大概要承接村内宴席20多场。“在我们村大食堂办事已经约定俗成了,这样以来,不仅给村民节约了开支,减轻了家庭负担,更加凝聚了人心,促进村民之间的情感,更关键的是,这种新事新办的模式已深入人心,促进移风易俗,为乡风文明建设打下了基础。”平山镇大洼社区党总支书记范红霞说。

  平山镇大洼社区地处属半山畈的丘陵地带,现在景色优美、交通便利,其实在2008年以前,村里连一条水泥路都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想致富先修路”的念头逐渐在司山村民组的村民内心萌生。为满足群众需求,该村民组创新成立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有名望的人士和乡贤为主村民理事会,积极动员群众筹资投劳,仅用短短的几个月,就修好了全长7.8公里的环组道路,基层乡村治理的“司山模式”探索就此萌芽。“当时这条路的时候预算将近140万左右,然后我们村民以每人150、每亩150元的标准,筹资了将近20万,还有一部分是外面的青年和爱心人士捐资了120万左右,其中程大有他个人就捐资了90多万。”平山镇大洼社区司山村民理事会成员程国清介绍道。

  “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大家的事情商量办”。按照司山治理模式的基本准则,村民组每年都会筹划1-2件大事,通过“年初九村民代表大会”商定后,动员村民筹资投劳、乡贤捐款,随即启动当年建设项目,逐渐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机制。这几年,司山村民在理事会的带领下共为组里公益事业捐款近600万元,人均8800元,该村民组先后建设完善成了司山公共食堂、司山公共活动中心、司山公墓、村民文化广场等“五化”基础设施,今年建设的乡村大舞台也已即将投入使用。“打造‘司山模式’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带动,大力弘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大家的事情商量办,积极引导村民破陈规、除陋习、倡节俭、树新风,践行新事新办、大事简办、小事免办,乡村治理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范红霞说。

    “通过这一系列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村民的幸福指数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首先交通便利了,我们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居民之间邻里关系和谐了,许多新的一些移风易俗的事得到了更高的发展,居住在家里的这些村民都感觉到现在不比城里差,在乡下空气好,环境好。”村民程干林高兴地说道。

     用好移风易俗的“工具箱”,举好移风易俗的“指挥棒”,种好移风易俗的“责任田”。为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健全移风易俗示范点的责任机制,怀宁县平山镇大洼社区党支部还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推行“党建+中心工作”联系包保制度,落实党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报备制度,致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调动广大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社会风气持续向上向好,持续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

  范红霞表示,下一步,大洼社区将继续发挥“一约四会”村民自制组织作用,夯实社区党员干部理事会成员和红白喜事从业人员的管理培训,进一步强引领,立规矩,真正使移风易俗这项软任务变成硬约束,让倡导移风易俗成为全体村民共同的遵循。(全媒体记者 陈锐 实习生 凌慧)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