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镇:丰富市民“菜篮子” 鼓起农民“钱袋子”
本网讯 走进石牌镇龙头村,绵延成片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棚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在菜农潘结和的塑料大棚内,黄瓜爬满支架,辣苗青翠壮实。“我们全家人都在侍弄蔬菜,一年收入好几万。 ”望着棚里的“宝贝”,潘结和充满喜悦。
石牌镇历来就是皖西南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蔬菜种植目前近2万亩,每天有5万余吨蔬菜远销合肥、武汉、上海等城市,日均交易额超过百万元。近年来,石牌镇倾力擦亮“石牌蔬菜”品牌,有效提高了农户种植蔬菜效益,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永固村菜农姜艳南有3亩的蔬菜大棚,“我家的菜施的都是农家肥,从不打农药,能不好吃吗?批发商都是上门来收菜。”对于石牌的蔬菜,陈燕民满满自豪。“虽然辛苦些,但不用出门打工,一年也能有个十多万元的收入,满足了。 ”
每到晚上,在石牌镇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蔬菜夜市”,都能见到堆满了等待装车外运的各类时令蔬菜,挂着省内外不同地区牌照的各式运菜车辆穿梭往来,菜农和菜商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晚10点半,建设路上街灯早已如约亮起,在路灯延伸的前方,不断有车和人的剪影出现,或戴着草帽或系着头巾,稀疏间还有手电筒的灯光在闪烁。“蹭蹭蹭……”菜农陈中六驾着他的三轮车赶到了他的老地盘,从清圩村到石牌街上,陈中六用了30分钟。而此时,他的“老板”——蔬菜批发商徐进早已开着大卡车等候多时。简单地打过招呼之后,陈中六便将绑在三轮车上的两箱莲藕放在了地上,徐进揭开箱盖,翻了翻,直接放在了身旁的电子秤上。“130(斤),一共260元。 ”徐进说完,陈中六回了一句“照”,双方交易完成。陈中六说,他家有3亩池塘,早、晚两季藕年产量1万多斤,仅仅卖一个冬天的莲藕少说也能挣到5万元的纯收入,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
近在隔壁的太湖县菜贩张维中,每天晚上都要来石牌收购蔬菜,这一跑就是20余年,而这里的蔬菜品质也让他成为了太湖县各家菜市场上信得过的“菜老板”。深夜1点半,“蔬菜夜市”已经相当热闹,1.5公里长的街道两侧全是菜农和菜商,来自江苏、武汉、合肥等地老板,操着不同的方言却能彼此融通,车辆相拥,熙熙攘攘,浩如白昼。这样的“夜市”一直持续到早晨5点左右。
青圩村的怀山药、杨塅村的芹菜芽、莲藕、茭白,普济村的芋头、芦笋,永固村的茄子、黄瓜、马铃薯,庆洲村的卷心菜、大白菜,邵塅村的的羊肚菌,同发村的辣椒、小香葱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品牌蔬菜,只要一上市,就被外地“菜老板”抢购一空。
“我们积极推进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谋划创建石牌蔬菜产业园联合党委,着力打造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中心、育插秧中心秸秆收储中心和烘干中心,锻造蔬菜全产业链强势品牌,加快推进党建引领石牌蔬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县委常委、石牌镇党委书记王朝阳说。 (全媒体记者 檀志扬 通讯员 昂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