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乡镇联播 > 正文

“白+黑” 村民“嗨”

时间:2021-06-04 09:42:28   稿件来源: 怀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汪耀  

  本网讯 6月3日,在村民詹刘慧办的蒸笼厂,50多名工人们正安静、娴熟地将根据大小归类好的竹材进行加工。经过选材、大小分段、去青、片竹、开料、加工边底、成品、高温消毒等程序后,一个个精巧的蒸笼便从他们灵巧的手中诞生了。“我一年生产近2万套,基本都销售一空。”詹刘慧说。

  “现在生活好了,乡村美了,交通也方便,镇上有上几十家蒸笼加工厂,不用出去打工,每天都有活干。”村民汪冬梅提起家乡近些年的变化,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2020年10月12日,随着几声锣响,“中国包子第一股”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这是安徽省怀宁县江镇镇发展面点产业的一个缩影。

  1988年,江镇村村民何晓红在黄山的歙县开了一年馒头铺就成了“万元户”。在他的带领下,江镇人纷纷走出家门选择了面点生意,自此,江镇镇掀起了外出做面点生意的热潮。“江镇镇总人口3.8万,其中有2万余人常年在外从事面点行业,一年的销售额达到百亿元以上,利润在40多亿元,形成巴比、天添、沙士比等为代表的众多颇具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小馒头’”带动村民生活‘蒸蒸日上’ 。”江镇镇党委书记查旵东自豪地说。

  怎样因势利导、强化服务,让传统产业变成拳头产业?“我们充分发挥自身品牌优势,积极做好面点文章,通过搭平台、谋活动、推产业,加快推进面点产业发展。“查旵东说,江镇镇通过组建面点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联结商户、开拓市场、传递信息、维护权利等核心作用,通过制定统一规范的社会化管理体系,创新产品的生产与营销策略,不断提高面点经济发展水平。启动馒头经济“一品一策”的品牌扶持、培育和推广,通过举办美食节、面点师大赛、面点师培训班等活动,提升面点经济可持续发展性、质量可信度与价值的可辨性,同时着力打造“中国面点第一镇”,带动全镇面点行业共同发展。该镇还以面点为核心,着力打造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面点经济”,建设面点原料生产基地,集约发展规模农业;创建中国著名的生鲜食品电商平台,打造中式面点世界第一品牌,做强两个产业链(即农产品产业、动漫文化产业);加快整合地区蒸笼产业,推进规模化生产,打造以蒸笼生产加工为核心的面点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构建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的面点产业体系;办好面点培训学校,加大对从业者的技术培训,为江镇培养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面点后备人才。

  “中国面点师之乡”江镇面点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凤凰涅槃,如今破茧成蝶,真正成为了享誉全国的拳头产业。

  除了面点,江镇镇的黑木耳也是全镇的一大亮点产业。

  又是一年丰收时。6月3日,江镇镇新合村木耳基地里,农户们正抢抓当前的晴好天气采摘、晾晒黑木耳,基地里呈现出一派劳作繁忙的景象。

  “黑木耳被誉为餐桌上的‘黑色玫瑰’,我们木耳种植示范基地一期项目于2017年建成,建设内容包括10个生产大棚、2个晒棚,以及通风通水实施等,吊栽面积达2.3万平方米。二期项目菌棒制造厂于2018年建成,内设实验室、菌种培养间、制棒生产车间、灭菌仓、强排间、接种间和养菌间,以及现代新型配套设施设备。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已连续四年带动全村所有脱贫户、边缘户以及特殊困难家庭享受资产收益分红,同时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带动务工增收40余万元,是名副其实的‘木耳村’。”新合村党支部副书记何东苗一边和村民晾晒木耳一边介绍说。目前,新合村正在创建怀宁县泉涧冲食用菌省级标准园,对生产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新建晾晒棚3座,新建10个大棚节能喷水设施以及扩建监控系统等。“通过创建,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产业化经营,力争5年内实现村级集体经济100万元。”何东苗充满信心地说。在新合村的带动下,江镇镇其他村也纷纷取经、仿效,办起了黑木耳种植基地。

  “我们继续做大做强‘白+黑’两大产业,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让群众们更满意、更幸福。”查旵东说。(全媒体记者 檀志扬 通讯员 刘庆生)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