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本网讯 农村社区治理是乡村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黄墩镇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注重改革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积极推动农村社区发展治理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零距离”
黄墩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努力构建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基础和重要保障。
“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责任,发挥村级党组织核心作用,是我们加强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黄墩镇党委书记郝春林介绍说。该镇落实“一村一支部”制度,公开承诺年度工作目标,创先进、争优秀,每年组织开展村级党组织评星定级,按照五个等次细化星级创建标准。深入开展镇机关干部驻村、下社区活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与群众沟通“零距离”,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还积极探索实施‘支部进网、党员联户’模式,实现党建网格与综治网格‘两网合一’,让基层党建工作引领基层治理互促互进。”郝春林说。
针对软弱涣散村——团结村,黄墩镇建立了县领导干部联系、镇党委书记包村制度,选派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到村任职。该村以蓝莓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方向,成立生态农业发展公司,种植蓝莓80余亩。2020年,通过流转土地发包30余亩,收益6.5万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无钱办事服务的困境。
此外,在选优配强、搭好村级班子上,该镇结合2018年村“两委”换届,调整了5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新进村“两委”15人;同时积极招录有志青年到基层工作,每个村(社区)至少有两名35岁以下的后备干部,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生力量。
深化村民自治,提升基层治理“全覆盖”
群众既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又是受益者,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推动乡村社会实现和谐有序发展。对此,该镇一方面科学管理,规范城乡自治组织工作。“我们各村(社区)均已建立社区协商工作委员会,做到‘六个有’,即协商有组织、有人员、有标牌、有场所、有制度、有记录,定期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村民议事已成为深化村民自治实践的一项常态性工作。”黄墩镇镇长董满秀介绍说,“同时还组建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禁毒禁赌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全面推进移风易俗。”
另一方面划分网格,实现服务管理全覆盖。该镇坚持“服务进家庭、管理到门口”的理念,全面构建覆盖城乡、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服务管理网格体系,将每个村(社区)划分3—9个网格,镇领导班子驻村任点长,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或居委会主任任网格长,村(居)民小组组长任网格员,将社会治安管理、宣传教育、信息采集、矛盾纠纷调解、安全管理、社会救助、脱贫攻坚及便民服务等事项纳入管理服务内容,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真正将村(社区)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2020年,该镇已实现基层党组织领导、村民委员会负责、各类协商主体共同参与的基层协商工作机制全覆盖。
打造文化阵地,凝聚社区治理“同心圆”
“农闲时节,每天来这里看书休闲娱乐的村民很多。”黄墩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员卢四平说,“综合文化站免费向社会开放,文化站配置了电脑、电视机、音响等设备,还设有室外篮球场等室外活动场所,蓬勃发展的群众文化,已成为广大群众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了增进人们幸福感的‘催化剂’”。
该镇以全面实施美丽黄墩新乡风涵育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着力培育绿色低碳、崇德向善、诚信有礼、和合和睦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借助文化活动载体上,建有“一村一舞台”“一村一广场”,2020年以来,全镇累计开展“送戏进万村”12场,电影下乡50余场。“我们还积极开展以普及政策法规、百姓生活、农科天地、乡情简讯、疾病防控、生态环境、乡村建设等多样化内容的社区文化活动,广泛提升居民参与度,并且在互动交流中逐步实现文化改变价值、价值整合行动的文化治理功能。”该镇党委委员江波介绍说。
在深挖地方特色文化上,黄墩镇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怀宁好人”“最美家庭”等精神文明评选活动,大力弘扬新时代家风家训,在群众中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并且先后承办了怀宁县四届蓝莓文化旅游节、安徽省蓝莓协会成立大会、蓝莓产业发展推介会暨首届怀宁“蓝莓之乡”国际马拉松赛、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乡村振兴与文旅发展高峰论坛、MV《我和我的祖国》拍摄、中央电视台《美丽乡村中国行》拍摄、农民丰收节以及“蓝莓之乡”摄影大赛等重要活动,黄墩镇——“安徽蓝莓第一镇”的文化品牌享誉全国。(通讯员 钱续坤 汪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