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乡镇联播 > 正文

“中国面点师之乡”的竹蒸笼

时间:2021-02-09 09:59:55   稿件来源: 怀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邓修祥  

  本网讯 江镇镇因面点而闻名,被称为“中国面点师之乡”。如今的江镇依靠“馒头经济”,大力发展各类附属产业,带动辖区内的父老乡亲,奔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蒸笼就是这样的附属产品。

  想要做出色香味具全的好面点,除了要有一身好手艺,还离不开一套好厨具。当你走在江镇的街头,你会发现很多家做蒸笼的小店。这里诞生的蒸笼,就如同江镇面点一样,有着非常好的市场口碑。詹刘慧是土生土长的江镇人,他也经营着自家的蒸笼制造厂。记者见到他时,詹刘慧正忙着查验刚刚运来的加工原材料。

  “什么样的竹子能做出好蒸笼,这里面有很大讲究。这种竹子的品种叫大毛竹,基本上都是五年以上竹龄的才能选来做蒸笼。低于五年的竹子,就会直接影响蒸笼的质量,就会开裂。”詹刘慧说,让一根竹子变成蒸笼,其中的过程相当繁杂。要经过锯段、开片、精刨等30多道工序。

  “这个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把手碰到了,而且手不能放后面,打竹节要轻一点,不要打太重了。”詹刘慧接手父亲的蒸笼制作手艺已经有十几年了。尽管目前厂里的蒸笼制作流程,已经拥有了标准化的流水线。但詹刘慧每天得空都还会到加工车间里走一走,看一看。指导工人们注意各类加工事项。

  从单间小店,到占地15000平方米的的专业化蒸笼制造厂。詹刘慧不仅继承了父辈们的事业,还靠自己的双手,将蒸笼制造发扬光大。现如今,厂里的很多设备都是由詹刘慧自己琢磨、研究,制造完成的,荣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共计15项。在创造自身经济价值的同时,詹刘慧也不曾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他工厂里的100多名职工,大部分都是镇里居民,很多人就是靠着在厂里上班实现了脱贫。

  “以前就是在家种田、带孩子,在家种田赚不到钱,我就想到来这工作,能赚2000多块钱,带着孩子念念书。”脱贫户占腊秀说。(全媒体记者 操春 余涛 通讯员 陈果)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