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怀宁】版权赋能 推动黄梅戏创新发展焕新机
本网讯 1月18日县黄梅戏剧团举行“我们的中国梦”专场演出,经典黄梅戏《春江月》精彩上演。此次演出由县剧团朱国霞、钱建峰等担任主演,他们是“90”“00”后。“我们的中国梦”专场系列演出是在怀宁入选2024年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之后推出的优秀黄梅戏版权作品演出的举措,旨在推动黄梅戏创新发展焕新机。
做实“一唱两走”,搭建“连台”好戏
推动黄梅戏“唱起来”。加强与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等院校合作,积极申报“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加速培育戏曲专业人才。通过与民间剧团组建“互助组”,与民间演员“结对子”,构建“老带新、师带徒”的传承体系,初步形成以专业院团为“主力军”、民营剧团为“生力军”、民间票友为“预备役”的黄梅戏人才梯队。截至目前,举办票友大赛7场、选拔草根艺人243人。推动黄梅戏“走下去”。持续深耕文化惠民领域,积极参与“送戏进万村”“黄梅戏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戏曲盛宴。2024年开展“送戏进万村”100场次,承接“黄梅戏进校园”48场次,充分激发中小学生对传统戏曲的兴趣,为黄梅戏的传承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推动黄梅戏“走出去”。坚持将对外表演作为扩大黄梅戏影响力和提升表演技能的重要方式,2024年参与扬中市安徽商会新春联谊会、长三角戏曲元宵晚会、安徽安庆“清明五一演出季”、文化援疆等各类外地演出活动29场次,现场受众3万余人次,演出收入111.41万元。
坚持守正创新,走出“破圈”之路
开辟新舞台。2022年初,面对新冠疫情对戏曲表演行业的持续冲击,县黄梅戏剧团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尝试开启“戏曲+直播+短视频”模式,迅速组建抖音直播团队,并投入30余万元采购专业直播、拍摄设备,2022年1月15日正式入驻抖音直播间,并凭借“扮皇帝”视频迅速走红网络。截至目前,累计抖音直播396场次,场均观看24.3万人,发布短视频作品252条,获赞737.9万,位列全国县级剧团之首。探索新机制。针对观看抖音直播时间主要集中于周末、节假日及夜晚,剧团按照工作时间服从观众需求,及时调整演员的工作时间。为规范抖音直播收入及调动演员积极性,遵循“多劳多得”分配原则,不断优化收益分配策略,将直播收入50%直接用于奖励直播团队,并实行阶梯式差额奖补机制,演员收益较直播前人均增长3000余元。吸引新群体。引导全团演员均开通抖音直播账号,学习借鉴其他优秀剧团的先进经验,持续优化直播间内容设计,注重结合现代流行元素和青年群体的审美喜好,通过走出工作间,走进网红打卡点,与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深度融合,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视频作品。同时建立粉丝群11个,加强与戏迷互动,及时根据戏迷需求对展演内容进行修改完善。目前,抖音平台粉丝134.4万,其中18岁至45岁年轻戏迷占比60.57%,年轻戏迷成为绝大多数。
突出产业融合,促进“多元”发展
助力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海螺 望春花、雷埠红杉林、洪铺大草原旅游高峰期,在五一、国庆、七夕等节假日,组织演员开展“送戏进景区”现场演出,打造“一边赏景一边看戏”模式,让游客在体验视觉盛宴的同时感受传统戏曲文化的无穷魅力,不断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感,助力我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剧场常态演出。发挥黄梅阁主阵地作用,借鉴再芬黄梅艺术剧院、上海越剧院等经验,推动黄梅阁剧场常态化开展对外营利性惠民演出,实现抖音流量和线下票房双增长。自开展常态化演出以来,黄梅阁剧场平均上座率超90%,场均收入达7000元,首场演出线上观看人数近3万人。加强戏曲版权保护。结合新时代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加大新时代黄梅戏优秀作品创排力度,累计复排《青莲》《荞麦记》等传统剧目10余部,创排大型黄梅戏《牙痕新传》及复排传统大戏《费姐》参演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均获评文旅部“优秀剧目”。深入开展黄梅戏(怀腔)文化研究,积极参与怀腔田野调查活动,加快黄梅戏经典剧目、话本等作品整理,组织优秀作品版权登记3个。(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