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戏曲之乡 > 正文

悠悠古镇黄梅飘香

时间:2022-09-29 10:07:08   稿件来源: 怀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徐诺  

  本网讯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绽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人未进城,就能听到悠扬的黄梅戏唱腔。

  在石牌镇老城宜塘街《七仙女》雕塑小广场上,每天傍晚都聚集了许多黄梅戏戏迷,他们以地为台,以琴为友,你方唱罢我登场,吸引了众多市民观看。“在家门口天天都能看戏,这日子舒坦。”今年81岁的汪大爷每天准时自己带着小马扎坐在第一排,他开心地说道。

  同样在石牌镇永兴苑小区市民广场,随着悠扬的锣鼓伴奏,戏迷伴随简单的二胡,唱起黄梅戏《打猪草》,“演员们”唱、念、做、打,行腔潇洒、刚健,动作细腻、刚中带柔,让众多戏迷大饱眼福,两个多小时的演出过程中,博得观众十几次热烈的掌声。76岁的潘老连连称赞:“大家在一起自娱自乐,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国庆增添了喜庆气氛,为我们送来了开心和欢乐,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新生活所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了。”

  石牌镇距今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石牌镇徽韵流芳,是京剧、黄梅戏两大戏曲发源地,是闻名遐迩的“戏曲之乡”。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进京,在北京融合汉剧,发展为京剧;黄梅戏在此萌生,由民间小调演化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京剧鼻祖”程长庚、“国剧大师”杨月楼、“武生宗师”杨小楼,以及严凤英、王少舫等一大批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均学艺并成名于此。戏剧界有“梨园佳子弟,无石(石牌)不成班”之誉。

  石牌镇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怀腔”项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戏曲盔帽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产云秋被安庆市列为戏帽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多元文化一直在强烈地冲击着广大群众的欣赏趣味和艺术水平,可是对石牌镇人而言,始终改变不了对黄梅戏的“情有独钟”,“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就是当地老百姓对这一艺术形式的真情告白和普遍认可。

  石牌镇围绕打造“中国戏曲文化的创作创新基地、戏曲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戏曲交流的展演展示基地、戏曲艺术的评奖颁奖基地”为核心的国家级戏曲文化特色小镇建设目标,借助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契机,推动成立“戏迷联盟”,建立石牌“特色戏曲文化”国家级发展平台。谋划以戏曲文化为灵魂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特色旅游为品牌的全域旅游体系,把石牌戏曲文化特色小镇打造成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此外,石牌镇重塑千年古镇水乡戏韵,以“戏曲巨构”“虚实相生”的规划设计理念,构建石牌戏曲文化体验空间,形成处处有戏、步步精彩的戏曲场域,借助石牌老街深厚的人文历史,通过激发老街新活力,重塑历史街区的古香古色,打造全新的旅游特色品牌。

  与此同时,石牌镇深入实施“京黄戏曲+”工程,通过加深与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战略合作,积极筹办设立“黄梅戏石牌奖”,不断扩大黄梅戏影响,从产品、品牌、资源三方面构建独具特色的产业链,打造戏曲文化产业园,壮大一批戏服、盔帽、道具等戏曲行头和戏曲文化工艺品制作产业。“我们下一步还将设立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分会场,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分校(实训基地)以及大型戏曲才艺展示或竞演活动颁奖地,成为全国戏曲产品生产和交易市场、全国戏曲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戏曲演艺集聚地。”县委常委、石牌镇党委书记王朝阳说。(檀志扬 通讯员 潘庆谊)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