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赓续红色血脉 凝聚奋进力量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怀宁,自古“风土清美、多忠义之士”,曾是省、府、县治所在地,一度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堪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安徽的“晴雨表”,是全省革命组织活动的中心地区。
怀宁,这片英雄的土地,诞生了无数革命救国与建设国家的英雄人物。其中名垂青史的革命烈士就有348人,有安徽省第一个为革命牺牲的共产党员杨兆成,有践行真理、前赴后继的共产党员陈延年、陈乔年兄弟,有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著名青年领袖、雨花英烈吴振鹏……更多没有记载、鲜为人知的英雄人物,像粒粒饱满的蕴含信仰的种子,深埋在这块殷红的土地中。
“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有用之人”
7月15日,在雷埠乡牛店村郝晓辉烈士纪念馆参观,10多名游客在这里学习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
“爷爷,这是以前打仗时用的东西吗……”一位小学生站在玻璃展柜前,向她的爷爷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馆内,游客们有的驻足端详着陈列的文物,有的认真阅读着展柜旁的文字介绍,有的则互相低声交流,深入了解革命先辈感人的故事……
暑假期间,我县红色旅游备受游客青睐,邓稼先生平陈列馆、郝晓辉烈士纪念馆等成为人们感受红色文化、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的热门出游地。
2021年,为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后人,雷埠乡牛店村善士组村民自发捐资30余万元,广泛收集实物史料建成100多平方米的郝晓辉革命烈士纪念馆,展现了郝晓辉革命烈士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图为游客在雷埠乡牛店村郝晓辉烈士纪念馆参观)
“红色故事讲解员”郝海珠讲起叔叔郝晓辉生平事迹,老人滔滔不绝:郝晓辉(1914-1940),是雷埠乡牛店村善士组人,抗战时期中共怀宁总支书记,先后参与宣传土地革命、组织我县抗敌后援会、参加“皖一区抗敌工作队”、转入安徽省第十三游击纵队、担任中共怀宁总支书记,最后于1940年7月24日被国民党杀害,年仅26岁。新中国建立后,郝晓辉的遗骨在家乡重新安葬。烈士墓地也被列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我们没有生在战乱年代,但在这个科技发达的社会,我们也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严格要求并不断充实自己。我们一定要缅怀先烈遗志,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有用之人。”游客李林健说。
“种下热爱科学、报效祖国的种子”
除了郝晓辉烈士纪念馆,不少游客来到高河镇邓稼先生平陈列馆等地游览参观,追寻红色足迹,厚植家国情怀。
近日,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的大学生们来到我县,开展以“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参观邓稼先生平陈列馆,通过聆听讲解、观看老照片等资料,详细了解了“两弹元勋”邓稼先平凡而辉煌的一生。“‘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种下热爱科学、报效祖国的种子,也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我们传承伟大精神的队伍中来。”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学生陈文卓说。
“趁着暑假,特地带小孩过来看看,想让他在游览中了解革命历史,体会先辈们在保家卫国过程中的艰苦卓绝,铭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游客蒋先生说。
(图为邓稼先生平陈列馆)
邓稼先生平陈列馆面积850平方米,主要分为主展厅和临展厅两部分。馆内主展厅包括序厅、少年壮志多峥嵘、雄心伴我作远游、许身国威壮河山、初心不改有斯人等五个部分,收藏了有关邓稼先的手稿、物品、证书、照片等珍贵资料,运用实物、模型、场景、互动多媒体等展示手段,全面展示了邓稼先一生科学报国的感人事迹和甘做无名英雄的高尚情操。
“自2021年7月开馆至今,邓稼先生平陈列馆不断增强展览质量,用多样的活动吸引游客走进陈列馆,共接待党员干部、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中小学生等超10万人,团体活动1000余场。”邓稼先生平陈列馆负责人说。
“缅怀英烈,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月山镇杨兆成烈士墓前,一段段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把游客带回到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通过参观,更加认识到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换来了今天安宁幸福的生活。我们只有勿忘光辉历史,勿忘我们的誓言,才能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为共铸美好家园而继续奋斗。”游客张先生感慨地说:
盛夏的月山镇复兴村,群山吐翠,云遮雾绕。走进村史馆,左侧的正中位置——《红色记忆》里这样写道:他,是安徽省第一个牺牲的共产党员……
杨兆成(1902-1926),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安庆特别支部书记,并兼任团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在安徽的革命史上,浩如繁星的英雄烈士名册里,杨兆成这个名字或许并不为很多人所知,因为他牺牲的时候年仅25岁,然而,人们依旧不会忘记:他,是安徽第一个牺牲的共产党员。1926年9月10日晚,蚌埠的小南山南麓响起了罪恶的枪声,还没来得及为中国革命做出更大的贡献的他却遗憾地倒在了军阀陈调元的枪下,从此长眠于村史馆东南1公里处——杨兆成烈士墓。
(图为小学生向杨兆成烈士敬献花篮)
传承一股英雄气,激荡一腔报国志。游客程女士说:“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这些挺身而出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筑起牢不可破的血肉长城。我们应该纪念他们、缅怀他们,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一处革命遗址就是一个永恒的红色基因库,一件革命文物就是一本鲜活的历史教科书。”县人武部负责人介绍说,怀宁县红色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教育资源丰富,其中名垂青史的革命烈士348人,现有铁铺岭战斗遗址、查化群故居、郝晓辉烈士纪念馆等38处革命遗址。近年来,我县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将红色打卡地串珠成链,打造成红色研学专题线路,以“沉浸式体验”增强广大群众的爱国、爱党之情。(檀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