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怀宁实践

时间:2024-10-22 09:15:38   稿件来源: 怀宁新闻网   编辑:聂韦霖  

  (10月20日,在高河镇和平村,镇村干部和当地群众围坐在一起,大家各抒己见,共同商议和美乡村长效管护措施。)

  本网讯 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庆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察看桐城历史文化展陈。习近平总书记说,来这里看一看,很有感触。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与桐城市近在咫尺的怀宁县,近年来以“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为指引,坚持与时俱进,将六尺巷文化中“和为贵”的理念和“谦和礼让”的美德深度融入到群众行为举止中,让做人处世有尺可依、进退有据,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蹚出一条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基层治理之路。

  “话”出来的文明新风

  “开会了,村里丁书记和老书记都在等着我们呢。”10月15日傍晚,伴随着一阵紧赶慢赶的脚步声,刚吃完晚饭的王大爷老两口一边和邻居打招呼,一边向村书记家里走去。在马庙镇育儿村党总支书记丁士胜家中,不少村民已经聚集在客厅了,一场“乡村夜话”即将开始。

  村民们畅所欲言,谈问题、说困惑,讲出自己的心里话。“村里路灯安装不够,夜里出行不方便”“我们村民组道路两边杂草较多,需要安排人定期清理”“现在村里环境整治行动明显有效果了,大家讲卫生、爱干净的意识也提高了,就是垃圾桶数量能不能多配备一些,有时候扔垃圾要走很远的路”……针对大家提出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邻里纠纷调解等方面的问题和建议,镇村干部认真倾听、仔细记录,并耐心回应群众诉求,就相关民生政策进行详细解答。

  “新形势下,各级干部如何和群众面对面,当好群众的‘知心人’?通过‘乡村夜话’这个平台,群众的心声得到回应,权益得到保障,矛盾得到化解,从而有效促进了基层稳定和谐,凝聚了干群合力。”马庙镇党委书记汪敏说,该镇将拓宽“乡村夜话”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丰富讨论的主题,小到柴米油盐、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大到文明创建、修路修渠、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只要是大家关心的问题,都可以摆在桌面上讨论,“乡村夜话”已然成为搭建干群关系的重要桥梁。据统计,马庙镇已开展“乡村夜话”180多次,收集整理群众意见200余条,争取资金1733.8万元,解决农业生产、道路维修、村容村貌整治、危房改造等问题77个,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2023年以来,怀宁县以“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为指引,创新开展“乡村夜话”活动,搭建党群干群面对面交流沟通平台,着力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乡村夜话”是怀宁县全面推行群众说事制度的重要形式之一,主要由县、乡镇、村干部、村民代表等人员参加,聚焦村组发展大事、身边民生实事、邻里关系琐事,大家在一起“畅聊”,对群众提出的疑惑和需要咨询解决的问题,工作人员边记录边回应,确保事事有人办、有着落。同时县、乡镇、村通过“乡村夜话”定期通报各级重要事务和近期重点工作,让群众参与其中,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2023年以来,怀宁县召开“乡村夜话”4010余次,现场解答群众疑惑6490多个。

  “让”出来的和美乡村

  近年来,随着和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怀宁县乡村面貌正以“一天一个样”的速度发生改变,不断“冲击”着村民们的眼球。除了乡村颜值的升级,村民们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转变,纷纷让地、拆墙支持和美乡村建设。

  近期,雷埠乡郝山村百霞屋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巧妙运用“六尺巷”的典故,村民无偿自愿拆除自家围墙、房屋、菜地,支持村庄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郝山村百霞屋两户村民因为一处面积不到四平方米的土地发生争执,乡村干部第一时间召集两家到土地争议现场进行调解,通过采取“多面调、情感调、换位调”等多种灵活调解方式,并举例“六尺巷”的故事,最终让两家深受触动,主动提出将这块地让出来修路。

  “百霞屋有55户220余人,过去村庄环境差、道路窄,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呼声很高,但是村庄没有地块修路和绿化。”令郝山村村干部郝子建没想到的是,村民代表会议经过几次运用“六尺巷”典故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村民们积极支持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一致同意遇房拆房、遇墙拆墙、遇地让地,并且不收一分钱。就这样,原本没有地块修路和绿化的地方,一下子腾出了近2000平方米的空间。“别人都能让,我们也可以。”这是大多数参与让地村民的共识。郝子建说,55户村民,每一户都支持。

  “一听说要修路,我们都很高兴,让点地不算什么。”因为家门口的路太窄,连小汽车都难通过,今年70岁的村民徐绍全主动找到村民理事会,希望拆除自家的屋角,让出2尺来修路。“村庄修建道路有需要,我自愿拆除房屋一角,为道路建设让路。”村民郝子侠家的房子紧挨道路,阻挡了车辆和行人视线,他主动拆了房子一角,让出1米多。这一拆,拆出了道路的开阔视野,也引燃了村民自发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村民郝文卫主动拆除自家老房子的部分院墙,让出1米多为修路做路基。村民郝满江准备建新房,也主动让出屋基50厘米。拆墙的拆墙、拆房的拆房、让地的让地,平整宽敞的环村路修了起来,广场建起来了,绿植种起来了,路灯亮起来了,郝山村百霞屋面貌焕然一新。

  “出来的暖“薪”驿站

  “老板拖欠了我6000元工资,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镇上‘六尺巷’农民工维权驿站反映这一情况。没想到,第二天,维权驿站的工作人员就打来电话,说老板现在就在驿站,并答应现场付我工资。我当天就拿到了工资,真是太感谢了,这个驿站真管用!”家住月山镇复兴村的查师傅说。

  和查师傅一样,在平山镇“六尺巷”农民工维权驿站,徐师傅上午向驿站反映工资被拖欠一事,下午就拿到了在当地养鸡场干活的工资4500元。“我上午拨打驿站电话求助,没想到下午就处理好了。谢谢驿站的工作人员!”徐师傅激动地说。

  今年以来,怀宁县组建乡镇“六尺巷”农民工维权驿站等实体化平台,以工程建设领域、加工制造业、新就业形态等欠薪矛盾易发多发的行业企业为重点,积极探索根治欠薪新路径,把维权服务窗口下沉至乡镇,积极开展普法宣传、维权服务、劳资纠纷化解等活动。截至目前,怀宁县19个乡镇“六尺巷”农民工维权驿站,共办理各类投诉24起,为27名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18万余元,真正做到“纠纷化解不出站,维权问题不上交”。

  怀宁县乡镇“六尺巷”农民工维权驿站结合日常工作实际,成立“双站长”制维权驿站,采用县人社局业务指导,乡镇政法委员、分管人社领导负责,乡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水利站、企业办、城建办、人居办工作人员参加,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人社所具体经办的工作方式。同时将所有驿站在高德地图上标注,上网搜索便可就近享受劳动维权、法律援助、工伤咨询等暖心服务。

  “治”出来的平安和谐

  近日,在石牌镇综治中心“老彭工作室”里,几名当事人不停地争吵着,调解人彭春发坐在中间,他始终面带微笑耐心引导调解,两个多小时后,双方当事人终于有说有笑地走出了调解室。

  “老彭工作室”是石牌镇综治中心专门为派出所辅警彭春发设立的。彭春发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他总结出了“七步工作法”(耐心倾听法、适时分离法、自我找错法、夸奖鼓励法、设计台阶法、相互补台法、温情送别法)。设立“老彭工作室”后,调解矛盾纠纷成为该工作室的主业之一,无论是群众口角、邻里纠纷,还是夫妻矛盾等,即使是“火药味”十足的冲突,都能被彭春发用“七步工作法”一一化解。“都是家长里短的事,上访、打官司又不值得,就是不服气。到老彭这里唠叨唠叨,他把双方事理都讲清楚了,我们心结也解了,挺好。”一位当事人如是说道。

  前不久,村民产炳艳在放牛时疏于看管,导致牛群跑进了村民产小狗家的菜地,致使菜地损失不小,产小狗当时就拿起铁锹将一只小牛右腿打断了,双方因此产生很大矛盾,甚至要上访。彭春发知情后,第一时间找到双方当事人,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就事论事”,同时运用“六尺巷工作法”,现场普及法律常识,并从人情、伦理、道德、村规民约、法律规范、政策等各方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双方达成一致赔偿协议,最终握手言和。

  近年来,怀宁县始终坚持把综治中心建设作为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举措,聚焦目标任务,把握工作重点,规范工作机制,优化服务方式,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社情民意“零盲点”、矛盾纠纷“零激化”、为民办事“零遗漏”、教育引导“零缺失”。怀宁县结合镇村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积极创建“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枫桥式综治中心”,设立信访接待、矛盾调解、综合治理、法律咨询、劳动保障、跨省通办、民政、残联、退役军人等窗口,实现信访、调解、咨询、办事等一揽子为民服务,同时将村“两委”成员、网格员、乡贤、老党员等充实到人民调解组织中,邀请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助力,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村)报到”和“1+3+X”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协调机制,综合运用情、理、法等举措,第一时间介入和化解纠纷,及时排除隐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檀志扬)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