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用活红色资源 汲取奋进力量

时间:2021-11-24 09:49:36   稿件来源: 怀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邓修祥  

  本网讯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

  怀宁是一块饱含光荣革命传统、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怀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探索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新路子,让红色资源焕发出时代光彩。

  调查梳理摸清红色家底

  怀宁自古“风土清美、多忠义之士”,曾是省、府、县治所在地,一度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堪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安徽的“晴雨表”,是全省革命组织活动的中心地区。这片深沉的大地,浸染着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盛开着无比芬芳的黄花。这片英雄的土地,诞生了无数革命救国与建设国家的英雄人物。其中名垂青史的革命烈士就有348人,有安徽省第一个为革命牺牲的共产党员杨兆成,有践行真理、前赴后继的共产党员陈延年、陈乔年兄弟,有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著名青年领袖、雨花英烈吴振鹏。更多没有记载、鲜为人知的英雄人物,像粒粒饱满的蕴含信仰的种子,深埋在怀宁这块殷红的土地中。还有让怀宁人感到骄傲的、为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两个人物——马克思主义主要传播者、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以及威壮河山、隐姓埋名28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摸清“红色家底”是做好保护利用工作的前提。近年来,怀宁县聚合党史、地方志、乡镇力量,深入城乡展开调查、考证、鉴定等工作,对红色资源进行研究梳理、予以总体规划。同时,对红色资源数量、保护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逐项注明、分类编目,健全红色资源数据库,全面掌握“红色家底”,为后续建立红色资源保护制度、细化保护措施打下基础、指明方向。经过几年的努力,怀宁县将“红色家底”摸清,境内现有革命遗址30多处,同时还整理出革命烈士英名表、革命遗址立体坐标登记表,悉心绘制出遗址分布图。

  不遗余力 多管齐下保护

  铁铺岭战斗,是抗战初期新四军四支队在怀宁县月山地区设伏重挫日本侵略军的一次伏击战,也是新四军四支队东进皖中以来在安(庆)合(肥)公路沿线进行的大小几十次伏击战的一个组成部分。2020年年初,在前期修建的基础上,月山镇科学规划、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投资近百万元重新整修新四军铁铺岭战斗遗址,并在原有规模上进行了提升,碑正面铭文镌刻“铁铺岭战斗遗址”,背面镌刻遗址形成简介,纪念墙前方建有50平方米的水泥场地,供往来人员瞻仰,场地四周全部栽种绿化。该遗址的修复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发展红色旅游作用凸现,如今这一战斗遗址已列入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对境内革命遗址遗迹,怀宁县坚持全面保护、整体保护,注重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相结合、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相结合,以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为破解保护难题,怀宁县积极探索建立县、乡、村三级连保机制,提高当地群众对红色资源保护的参与率,积极鼓励和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

  距怀宁县城20多公里外的凉亭乡四武村青龙村民组,有一处修葺完好的5名抗日烈士墓,每逢清明节、抗战胜利日、烈士纪念日,来自周边乡镇的党员群众、中小学生自发前来祭奠长眠在此的新四军无名抗日烈士。而在烈士墓附近,总有一位中年农民早早备好茶水,挑到墓地前免费供人们饮用。

  这位中年汉子,是四武村村民程浩。从小在村里长大的他,年幼时就听过老人们讲述烈士的故事。先烈的壮举和为国捐躯的精神,一直感动、激励着他。“烈士为了国家流血捐躯,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我们千万不能忘了他们!”程浩说。

  1945年5月的一个晚上,5名新四军战士在凉亭乡境内与敌人发生遭遇战,光荣牺牲。第2天凌晨,烈士遗体被当地百姓掩埋在附近的一个小山包上。解放后,当地政府把烈士遗骨迁至青岭重新安葬。随后,这座无名烈士墓被列为怀宁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用在当处 红色资源传精神

  “1921年初,陈延年胸怀抱负,带着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愿望,前往法国勤工俭学,正是在法国留学期间,他结识了一批中国的早期共产主义者……”

  “今天的党史宣讲非常精彩,让人震撼、倍受鼓舞。让我进一步认知了家乡的革命先辈,也让我们每一位疾控人增强了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史为鉴,优化公共卫生服务,为全县人民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县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大春在宣讲会上说。

  前不久,“最忆党旗红”系列大宣讲在县疾控中心举行。宣讲会上,县委讲师组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服务大队志愿者,深情讲述了革命英烈陈延年故事。

  “最忆党旗红”系列大宣讲,“月”读“月”精彩宣讲,陈独秀史料馆借助科技手段互动性、体验感强,邓稼先纪念馆里,观众在触碰历史脉络中深切感受红色文物蕴含的时代价值……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怀宁县致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化人的作用。此外,该县还拍摄陈延年、陈乔年、王步文、杨兆成等先烈革命事迹,以“云”课堂形式予以推送,到目前已推送20多期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说的是怀宁籍“两弹元勋”邓稼先。今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35周年纪念日,怀宁青少年学生、党员干部群众纷纷来到邓稼先纪念馆,开展多种形式缅怀活动,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手抚着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模型的怀宁县图书馆青年党员程元元说:“参观邓稼先纪念馆,他的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在生活中要不怕挫折、勇于挑战;在工作中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奉献青春力量。”

  赓续红色血脉,建设精神家园。怀宁县采取多种形式用好红色资源,将其与中小学教育、党员干部教育、旅游发展、乡村振兴相结合,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研究、教育和经济功能,让精神财富服务于党的建设、服务于社会。为满足更多基层党员干部、学生群众的需求,怀宁县结合地域资源特色打造出一个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编纂出版了《怀宁党史第二卷》《怀宁英烈传》《独秀烽火》等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色书籍,推动红色资源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

  千年古县绽奇葩,一曲黄梅香城乡。怀宁是被誉为“京剧之父”徽剧的发源地,京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如何运用黄梅戏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身为中国黄梅戏之乡的怀宁县走好以戏叙史、以史串戏之路,在推出《红军井》《皖河谣》基础上,今年县里又重点推出新创黄梅戏《挑山女人》《救孤》《碧血赞歌》《芝麻湾》《冲锋号中的锣鼓声》等彰显时代特征的黄梅戏舞台剧,一本本戏曲从城乡居民接受能力和审美特点出发,内容选取鲜活具体,强化悬念、故事和情感元素的吸引力,让人们觉得可亲、可敬、可爱、可学,产生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为怀宁这块红色土地上一代代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勇往直前、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所折服,从而激发起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巨大热情。(通讯员 吴良伦)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