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产业发展后劲足 脱贫质量成色好
本网讯 近日,在月山镇大桥村隔岭组蓝莓基地,十多名村民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施有机肥、剪枝。“剪枝主要是开春后蓝莓长势更好。施有机肥能保证蓝莓的健康生长。”基地负责人毕志善介绍说。
“这一片山场种植了300亩蓝莓,到目前投资了近400万元,是2018年10月份建成的,今年就可以挂果了。”毕志善说,近年来,蓝莓基地带动周边2000多人次在基地务工,发放工资近20万元。
大桥村是传统的农业村,2018年该村破解土地贫瘠等产业发展“难题”,引进在外人士毕志善回乡创业,利用山场多的优势,流转荒地300余亩,集中连片发展蓝莓种植,并作为加快当地群众脱贫增收的新途径。“我们蓝莓基地按照基地+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本村及周边村100多村民和10多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每月收入1500元以上。并与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大桥村村委会副主任刘和海说。
近几年来,怀宁县始终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因地制宜发展蓝莓特色主导产业,打造“怀宁蓝莓”优势品牌,蓝莓种植面积达6万亩,蓝莓种植规模、鲜果产量超全省一半,成为长三角最大蓝莓种植区,综合产值超30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8亿元。大力实施“蓝莓产业促脱贫”行动,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三方产业联合体,通过以贫困户小额贷款、投资入股、土地流转、优先用工、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解决本地剩余劳动力7000余人的就业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800人以上;组织700多户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种植蓝莓1500余亩,累计带动全县贫困户8700余户发展,户均增收4780元。围绕江镇“中国面点师之乡”发展面点经济,辐射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和周边群众务工就业,带动贫困人口2750人从事面点产业,年人均纯收入5万元以上。
该县在聚焦蓝莓产业中,还坚持打好特色种养业、光伏、电商、资产收益、生态旅游等产业扶贫“组合拳”,目前,全县发展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就有7462户,占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户数比例为96.6%,其中自主发展3722户,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比例为34.18%。并且通过“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获评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农村电商巩固提升工作示范县。实施产业到村项目9个,投入专项扶贫资金4200万元,为全县有扶贫开发任务的234个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县19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由2014年平均每村低于1万元增长到2020年平均每村26.09万元,贫困村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贫困户多种形式收益和稳定增收,助推脱贫工作质量高、成色足。“在产业扶贫中,我们还通过扎实推进志智双扶,着力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在全市率先建成并推广‘心连心’扶贫公益超市,打造‘巾帼扶贫夜校’‘跟着劳模去扶贫’等一批扶贫品牌。”怀宁县扶贫办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强化典型选树和示范带动,县里先后涌现出一批如“无手汉子”赶着羊群奔小康的孙得宝、孝心传孝道助脱贫的黄宝林等一批依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光荣脱贫的先进典型。
近年来,怀宁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尽锐出战,精准施策,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2020年底,3.2万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19个贫困村于2016年、2017年底全部出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实现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由2013年底的3197元增至2020年的13236元,年均增幅26.72%。(全媒体记者 檀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