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商风采】陈超:争做物流行业的“弄潮儿”

十年深耕,从寥寥数车到行业翘楚,书写了一段与怀宁“双向奔赴”的佳话。本期《怀商风采》节目,我们一起走近安徽杰通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超,了解他如何带领企业由一家小型运输队发展成综合性物流集团的转型历程。
在安徽杰通物流有限公司分拣车间,大量包裹正在通过物流分拣设备智能分发,随后完成装车,准备发往上海、广东等地。“目前,我们公司年发货量突破了150万吨,年产值达到4.6亿元,连续三年保持15%以上增长率。2024年,我们缴纳各项税收约2800余万元,同比增长了约15%。”公司总经理陈超介绍说。
安徽杰通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从当初几辆车、几个人的小团队,发展成为今天集大宗货物运输、智能仓储、供应链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企业,陈超带领团队,书写了一个“敢打敢拼、善作善成”的创业传奇。“我们已经顺利取得AAA级物流企业、安徽省诚信物流企业、安徽省优秀物流供应链企业等表彰,今年又获得了全市‘2025年民营企业纳税30强’的荣誉,这一切的背后,是市场与客户对我们的认可,也是我们全体杰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陈超告诉记者。
陈超,这位来自清河乡龙池村的企业家,对他而言,在家乡从事物流行业这10年,既是事业的起点,更是理想的归宿,这是一场他与故土的“双向奔赴”。“杰通物流是怀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亲历者和受益者。我深切地感受到,物流企业与城市是共同共长、合作共赢的关系。怀宁经开区和相关部门经常主动上门提供‘保姆式’服务,对于企业经营遇到的相关困难问题,都得到了快速响应和切实解决。其次,怀宁大力发展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腹地。本地产业的升级,也倒逼着我们物流服务必须不断提质增效,这是一个良性的、相互促进的循环。”说起公司的发展,陈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政府是“企业的贴心人”,“这种被尊重、被支持的感觉,让我们能够安心地经营,大胆地投入。”
近年来,杰通物流公司投入100多万元,开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输送分拣装卸设备推广应用,建设一批标准化、集成化智能云仓,推动物流数据互联互通、共享交换,这一举措不仅节省了成本,还显著提高了运输效率。“我们引入了智能调度系统,实现了车辆的智能配载和路径优化,物流运输效率提升了30%,成本降低5%。通过我们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客户可以像查快递一样,实时追踪大宗货物的在途位置和预计到达时间,实现了全程透明化管理,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在仓储环节,我们应用了仓储管理系统,货物出入库效率和准确率大幅提高,人力成本降低了10%。”陈超说。
“人才是基石:我们坚信‘以人为本’,不仅高薪引进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更建立了‘杰通学院’,系统化地培养内部员工。诚信是生命线:在大宗物流领域,客户的信任至关重要,我们始终坚持‘一诺千金’,保证运力、保证时效、保证货物安全。这份诚信的口碑,是我们获得众多长期合作伙伴的根本原因。拥抱变化是动力:市场和技术在飞速发展,我们不能用昨天的办法解决明天的问题,从早期的扩大运力,到中期的布局网络,再到现在的智能化升级,我们始终保持着对市场的敬畏和创新的热情。”在陈超看来,企业成功的核心诀窍,其答案可凝练为三点:珍视人才、恪守诚信、拥抱变化。
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如今,杰通物流已经成为怀宁地区县域物流的“标杆企业”,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质量持续提升。但陈超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广阔的未来。
“我个人的发展理念很朴素,就是‘与时代同频,与客户共生’。企业的发展必须顺应国家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大势,同时,我们的价值源于为客户创造价值。对于行业未来,我认为有三个趋势非常明确:一是深度智能化:AI、大数据将从‘工具’升级为‘大脑’,实现预测性维护、供应链自主决策,这将彻底改变行业生态。二是绿色低碳化:新能源卡车、绿色包装、路径优化以减少碳排放,将是未来物流企业的‘必修课’。三是融合化:物流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深度嵌入到客户的产业链中,成为制造业、农业的‘移动仓库’和‘血脉经络’,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谈到公司未来的发展,陈超信心满怀。
初心如磐,步履不停。在陈超看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回馈社会”于他而言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贯穿始终的行动,这份饮水思源的担当,最终化为对桑梓的深情反哺。
“企业源于社会,回报社会是企业家的本分。我们设立了‘杰通励志助学基金’,累计帮助了近百名本地的困境学子继续学业。公司每年会拿出部分利润,用于支持社区的养老服务和环境保护项目。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疫情期间面前,我们自发捐赠物资,积极调动运力,无偿承担应急物资的运输任务。在我看来,企业的价值,最终是由其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来衡量的。未来,杰通物流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会继续坚定不移地履行我们的社会责任。”陈超表示。(全媒体记者 余涛 实习记者 代思思 操浩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