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看正能量】张怀情:因爱结缘不离不弃 上门女婿撑起一个家
本网讯 因为爱情,从阜阳来到怀宁,遇到困境不离不弃。平山镇岗山村“上门”女婿张怀情,用11 年的坚守与付出,为家庭撑起了一片希望的蓝天,生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
2014 年,出生于阜阳的张怀情,经人介绍与平山镇岗山村上岭组的潘玉兰相识相恋,随后成为了这个家庭的“上门”女婿。潘玉兰家是脱贫户,家里主要靠父亲经营小作坊和流动厨房维持生计,两个哥哥患先天性精神残疾生活无法自理,母亲身体虚弱。结婚后,张怀情毅然和岳父一起扛起照顾家庭的重担,让生活渐渐有了起色。然而,2017年,命运却给这个困难家庭沉重一击,岳父因一场意外事故不幸离世,家庭的顶梁柱瞬间坍塌。那一年,张怀情25 岁,潘玉兰也才 21岁。
张怀情告诉记者:“感觉那时候很无助。因为在这里的话,压力太大了。一个人要照顾那么多人,那时候我们一家有六口就靠我一个人,当时我的父母也劝我回阜阳,我当时也没同意,说再等等吧,就是那个压力上来的时候,当时真的也有那个念头,真的想一走了之。”
张怀情的爱人潘玉兰也说:“他要真走了,我也不能阻拦,在那样的情况你要真把他拉在这里,那就是害他呀。”
平山镇岗山村党总支委员胡海玲说:“他可能是要回去,但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他没有回去。他说,我既然过来了,虽然我是外地人,但是我的责任也跟着我一起过来了。”
张怀情明白,自己不能退缩、不能离开这个家,家里还有母亲、两个残疾哥哥和年幼的女儿需要照顾。他咬着牙,独自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从那以后,碾米、榨油、上门烧饭,张怀情开启了起早贪黑的忙碌奔波。
张怀情说:“我岳父外面认识的人也比较多,刚好也有他们带着我,慢慢地在周边,慢慢地熟悉这些事情,就这样慢慢才起来。榨油属于季节性的,然后红白喜事上门烧饭,它又不固定,有可能是一个月只做一回两回,有可能一个月做四回,也有可能一个月它一回都做不了,它这个上下幅度比较大,做别的事情就顾不了这么多,你像在家里的话,最起码能照顾家庭。”
2022年,被张怀情悉心照顾了 8 年的小哥哥,因病离世,岳母也因过度悲痛,身体每况愈下,做了腰部微创手术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张怀情的女儿潘梓妍告诉记者:“爸爸妈妈喂奶奶喝水吃饭,照顾奶奶上厕所,从中我学到了应该孝顺长辈。”
“当时想,只要人好就行,也没想那么多。那时候反正能吃的能补的,都买过。”张怀情说。
平山镇岗山村党总支委员胡海玲说:这些年,慢慢他现在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家里对他的依赖也很高,邻里对他的评价很高。家里吵架什么之类的,都说你们去向他学习,他才多大。他跟这边没有血缘关系,他老婆跟这边也没有血缘关系。就相当于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走在一起,为没有血缘的父母付出了这么多。
细致入微,毫无怨言。抱养而来,在这个家庭长大的潘玉兰,与丈夫张怀情一起细心照顾母亲和大哥,让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也享受了家的爱与温暖。
张怀情的爱人潘玉兰说:“他们从小对我很好,所以他们哪怕身体不好,我肯定要尽我的这份孝心。他们对我好,我肯定要对他们好。”
“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也不能说谈上付出,本来应该做的事情,自己的责任在这里。我现在主要的责任就是照顾这个哥哥,还有两个小孩。”张怀情说。
“我们俩感情好,所以他才会坚定下来。这样勤快又有责任心,我相信以后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张怀情的爱人潘玉兰高兴的告诉记者。(全媒体记者 包俊根 通讯员 潘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