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应:守好老百姓“饭碗田”
23岁入行,成为一名基层国土资源工作者;27年如一日扎根山区,崎岖山路、田间地头、村头组尾,处处都有他巡查走访的身影,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山区。他就是雷埠乡资规所副所长陈小应。
“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个人都不能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严格耕地保护的意义在于保证对耕地的永续利用,助力乡村振兴”……每天下村,陈小应都会向村民详细讲解耕地保护相关知识,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耕地保护神”。
27年来,陈小应一直扎根基层,从事着耕地保护工作,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优秀员工,雷埠乡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先进个人、雷埠乡重点工作推进先进个人。而他所在的雷埠乡资规所,也连续多年被评为雷埠乡高质量发展优秀服务单位、雷埠乡经济发展优质服务单位等荣誉称号。
1998年大学一毕业,陈小应就在雷埠乡资规所工作。从那一年起,他和耕地管理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那一年起,他在基层一干就是27年。“别看在基层资规所工作,但它直接关系辖区内的村民建房、地灾防治和耕地保护等,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陈小应深有感触地说。
刚毕业参加工作时,陈小应听着群众一句句朴实的话语,面对一个个期盼的眼神,他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恨不得将自己掰成几瓣,一天当作两天干。他经常是蹲在乡里,十天半月也不回家,跟着同事进村入户,经常是为解决群众土地纠纷磨破了嘴皮,为跑现场调查取证而累得腰酸背痛,用心做事、勤奋工作让他从“门外汉”变成了土地资源管理的“行家里手”,也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惠民利民工程。由于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以户为单位进行,一直以来,雷埠乡一些农户由于兄弟之间因各种政策原因导致没能及时分户,同时也给外出务工、孩子上学等带来居多不便,导致村民们意见很大。为切实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陈小应确定重点解决弟兄间因结婚需分户问题,他积极与派出所、农业站及各村居在充分调查基础上,对符合分户条件的村民出具“房屋合法情况证明”,为村民分户扫清障碍。“真的要感谢陈所长,为我们办了一件好事,我家的房屋终于可以依法登记了。”村民侯松根拿到自己的户口簿后很是激动。
陈小应对广大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只要农民需要,无论多苦多累,都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他的单位和手机号码全部公开,成为为农民排忧解难,提供土地政策咨询的热线和服务窗口。电话里解释不清楚的问题,无论工作多忙,路程多远,他都亲自上门,到田间地头,分析情况,查找原因,对症下药,直到农民满意为止。
雷埠乡属山区乡镇,地质灾害点可有风险?住在山脚下的村民安不安全?群众可需要及时转移?每到汛期,这些问题成为陈小应牵肠挂肚的事。整个汛期,他和同事们一道进村入户,对预警地质灾害点进行风险隐患排查,摸清风险隐患底数,全力织密地质灾害防范“安全网”,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这些年,雷埠乡多数年轻人都在外务工或经商,由于田块偏远、零碎,加上交通不便,造成不少小块耕地抛荒流失。“流出去的耕地,就是跑掉的粮食。”陈小应急了,他白天跑村组,晚上铆在办公室作分析,硬是将抛荒的千余亩耕地悉数揪出。目标锁定后,他及时向乡领导汇报、与部门协调、与农户沟通,按照“一地一策”分类整改的方式,将这1100多亩流失耕地找了回来。耕地“找回”还需耕种下去,陈小应针对已恢复耕种的地块不断开展“回头看”,发现种而不管、有弃耕倾向的,及时和群众交流沟通,实现“撂荒地”变成了“聚宝盆”。此外,2018年至2020年三年间,陈小应跑遍全乡8个村234个屋场,选出退宅还耕项目247亩,拆除破旧房屋1740平方米。(檀志扬 吴焕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