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进行时】打井抗旱记
“真是太好了,出水啦,出水啦……”一大早,在黄龙镇湖村汪屋组稻田旁的一处抗旱深水井施工现场,看到耗时2天打好的一口200多米深的抗旱井喷涌出了第一汪清泉,村民们激动不已。“太好了,我们的庄稼收成有保障了,多亏了镇村帮助联系协调,解决了我们大户的头等难题。”种植大户吴红兵高兴地说。
这口供水井日涌水量达200余立方米,有效解决了200余亩农田灌溉用水紧缺问题。自今年旱情发生以来,黄龙镇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生产自救,组成打井抗旱小组,配备了打井抗旱设备10余台。截至目前,全镇共投入抗旱人数500余人次,钻井50余口,解决了8个村(社区)村民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
8月份以来,怀宁县久旱无雨,部分河湖断流,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经受严峻考验。为保障人饮安全和农业灌溉用水,怀宁县急群众之所急,支持和引导村民和种粮大户实施打井抗旱工程。
“种了这么多年的地,头一次遇上这么干旱的天,已经几乎要绝产了。”月山镇种粮大户陈富汉焦急地说。正当村民们在为水稻受旱缺水犯难的时候,镇村干部积极联系打井队进行勘探,并在水源充足区域打机井,抽水灌溉,缓解村民稻田缺水的问题。看着喷薄而出的“甘泉”涌向稻田,陈富汉激动地说:“我今年种植了1000多亩水稻,现在稻田有水了,庄稼有救了,收成也有保障了!”
“主要是怕遇到溶洞,定井的难度也比较大,成井工艺相对其他岩层难度都要高。”钻井公司工作人员介绍道。在月山镇奇隆村,打井找水勘探组会同有经验的村民选定了打井点,随着打井队的进入,打井机的轰鸣声也引来了不少焦急等待的村民,盼着救急之水。然而一天时间过去,第一口井打完,却被告知遇到溶洞无法出水。
没水?再来!打井队立即连夜开展第二口打井点的勘探,第二天早上7点就早早开始打井。 “我们这里找水源很困难,非得找着那好断层,才能打出水来。”奇隆村党支部书记潘炳贵说。据打井队队员预测,这口井每天能出150方水左右,能解决周边上百亩的农田用水,像这样的钻井取水场景在月山镇各村比比皆是。“到目前我们共打井5口,同时继续对符合钻井条件的地块继续选点布置。”月山镇负责人介绍说。
“今年大旱,我们不能等没有水了再想法子,村里拉来了设备来修这口井是为了我们不缺水喝,我们受益当然应该来出份力。”看着汩汩流淌出来的泉水,清河乡泉月村村民何满杰高兴地说,有了这眼井,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种地了,就得多谢这些乡村好干部。
清河乡泉月村何洼组、育英组等居民点地处海拔较高的山区,遇到干旱天气自来水水压降低,容易造成居民家中的自来水供水不稳定甚至停水。为保障居民用水,泉月村提前谋划,紧急修缮启用多年未用的饮水井。自9月2日以来,包片村干青年党员李锐带领当地老党员、村民组长共同开展饮水井修缮工作,对饮水井进行清淤、加深、加固、冲洗,确保饮水井水源充足,群众饮水安全。年近70的何满杰是何洼组的村民组长,每天吃完早饭,他就带上镐头拎着自家的暖水瓶赶往饮水井,同其他村民一起开始一天的修缮,大家虽然汗湿了衣衫,却个个激情高涨……(檀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