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版权” 激活黄梅戏文化活力
本网讯 近日,县黄梅戏剧团、安庆市宜城科技学校成功申报安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自开展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以来,县剧团登记作品200多件,科学的版权意识和经营理念,让黄梅戏版权资源真正成为叫好又叫座的文化商品。
我县“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素有“京黄故里、戏曲圣地”美誉,黄梅戏艺术生态系统健全完整。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逐步形成发展,吸收高腔、采茶戏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为使黄梅戏文化更好传承发展,我县先后成立了怀腔黄梅戏研究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专业机构。在版权保护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并走到著作权人身边开展“点对点”作品登记等版权服务。还依托非遗项目争取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以版权赋能为抓手,激发非遗创新活力。
今年以来,县内7个剧团已承接各类商业演出361场次,收入161万余元。安徽有戏数字传媒公司融合黄梅戏元素创作的50余款文创产品,在2024温州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国际研讨会、2024长三角文博会等展出时好评如潮,9月以来营收近40万元。县剧团开辟抖音短视频赛道,抖音粉丝量134.3万,进一步擦亮了“京黄故里 戏曲圣地”金招牌。一系列举措不仅保护了黄梅戏作品版权,也通过获取合法收益保护了原创者的积极性,还让黄梅戏在更大平台触及更多黄梅戏爱好者。
我县高度重视版权保护,通过版权保护让黄梅戏从业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通过作品登记让作品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通过登记查询让消费者成为受益者;通过版权衍生开发助推国内外交流,积极推进版权保护助力黄梅戏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讯员 孙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