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400年村庄的颜值变迁
本网讯 在怀宁县,有一个曾经鲜为人知的村落——杨八房,起源于明清时期,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
400年历史的村庄。走到月山镇复兴村杨八房村户路口,古色古香的门牌上写着“日栖八房”四个大字。村道两旁进行了改造提升,左边山体文化墙分成“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村规民约、文明乡风、姓氏文化、杨八房简介”等几个板块。右边如同一幅美丽的水彩画,村后青山连绵,村旁溪水潺潺,楼房林立,村道通畅,田野装扮得五颜六色、香飘十里……村庄里一台水车和风车缓慢的转动着,嘎吱嘎吱地响着,似乎在向游客诉说村庄过去的繁华与沧桑。
据杨八房家谱记载,杨氏祖先世居江西,宋代中期实行人口迁徙政策,杨氏一支杨太素自江西瓦屑坝迁至安徽怀宁县境内,是怀宁杨氏宗堂的先祖,后来子孙繁衍生息,散居于周边各地。明代洪武初年,怀宁杨氏源一公迁至月山广村境内,清康熙年间,先祖长薰公迁于此处(今杨八房),结草为庐、拓荒扩土、成家立业,生二子,是为“生”字辈,“生”字辈两房各有四子,是为“全”字辈,长薰公后将八个孙子分成八房,长房四孙为上四房,二房四孙为下四房,总称为杨家八房,距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
而现居住在村庄的杨氏后裔有200余户,600余人,他们谨遵杨氏家规家训,勤课农桑,读书明德,村庄内一颗六百年的古枫树见证了这里一代代人生命的轮回,记录着村庄历史文化的变迁,承载着深沉的乡愁记忆……
美好处处可见。“杨八房,古村第,明清时,已建立。人丁旺,族心齐,老枫树,见迁徙......”这是杨八房族规民约里的几句话。
走进村庄,几位老人正坐在古树下乘凉。“过去呀,村庄环境很差。如今,这里像公园一样。你看看,这里的道路又平整、又清洁,村庄一年四有花有草,住在这里,真舒适啊。”“对、对、对,我们村庄不仅是环境变漂亮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了,每天都有村民跳广场舞。”74岁村民杨积纯接过话茬提到村庄的变化,喜上眉梢。他介绍说,杨八房是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既抓村容村貌,又树文明新风。你看,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普通的农田,有些部分还抛荒了。现在真是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移步易景,美不胜收,还真有点做梦般的感觉。”杨积纯指着村庄前的一大片良田感慨地说。
“昔日茅草地,如今楼房多;村容村貌美,百姓乐呵呵……”村民自编的顺口溜,正是杨八房美丽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村容村貌变美了,村庄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现在家家户户都在自发开展文明卫生家庭评比、和美庭院评比等活动,村民参与积极性都很高。”复兴村党支部书记查正严说,今年年初开始,我们充分调动各方资金,保障项目高标准实施,除上级拨付190万元专项资金外,村民自筹22.5万元、村企自筹48万元、一事一议项目资金5.8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要想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首先就要搞好村庄环境,只有村庄环境美化了,才能吸引远方的客人。
作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杨八房每逢节假日,都能吸引了一批游客前来游玩。游客与古村相融相生,古色古香,美好处处可见。
有“颜值”更有“产值”。8月21日,杨八屋村民杨积纯正忙着为疏果施肥、除草,他家房前屋后及周围的闲散土地变成了经果林,整个村庄丰富的乡村业态嵌入了绿水青山。
“年初,我们结合村庄美、庭院美、室内美、身心美美丽庭院创建标准,集体采购了2000余棵油桃果树苗,分给村里20多户有闲置土地或闲置院落的人家栽植。”查正严说,村里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庭院经济,选择农村荒废宅基地、房前屋后和院内空隙地,见缝插针种植绿化树木和各类果树,既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又能为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村子颜值高了,村民腰包也要鼓起来。”查正严说。如今,行走在杨八房,四下尽是郁郁葱葱,满目翠绿。“村里今年流转180余亩山场、荒地到经济联合社,发展蓝莓产业基地,2023年收益25万元;种植紫薯、红薯1000余亩,投资入股薯类加工企业,提高附加值;与武汉农科院合作引进种植金籼181“低糖”大米400余亩,收益可达300万元;结合杨八房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流转空置房屋,打造集民宿、康养、采摘、休憩游玩等为一体的旅游观光打卡地。”查正严介绍说
漫步在杨八房,果园、茶园、薯园……一个个特色农业基地“争奇斗艳”,不仅为大地增添了色彩,还为村民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土地流转有“租金”,做工可以挣“工资”,入股能够获“分红”,一个产业就成为撬动农民增收的一个引擎。
入夜的杨八房,村民们成群结队,在发出洁白光芒的太阳能路灯照射下,或田野、村庄散步,或在音乐旋律中跳广场舞,满满的幸福感洋溢在脸上。
历经400的风霜,杨八房仍站立在那里。淳朴善良的村民不曾离去,古朴幽静的历史也不曾离去。檀志扬 洪胜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