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之乡的“文艺复兴”
本网讯 这个五一假期,“戏曲之乡”怀宁县的石牌镇古街“火”了一把,修缮后的老街古香古色,每天迎来众多周边市民前来“打卡”。
“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这里说的“石”,指的就是石牌镇。石牌古镇始建于北宋建隆960年,素有“徽黄故里,戏曲圣地”的美誉。明末清初以来,这里哺育出徽剧和全国五大地方剧种之首的黄梅戏,同时还是京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近代以来,石牌镇民间班社林立,呈现出“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的繁荣景象,也是在全国数十万个乡镇中宝贵的文化资源。
然而,石牌却不甘于仅仅做一个“安静”的戏曲小镇,围绕打造“中国戏曲文化的创作创新基地、戏曲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戏曲交流的展演展示基地、戏曲艺术的评奖颁奖基地”为核心的国家级戏曲文化特色小镇建设目标,该镇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地域文化精品,探索出一条“戏曲+”的新路子。
石牌镇还依托戏曲优势,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繁荣的戏曲文化为基础,借助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契机,推动成立“戏迷联盟”,建立石牌“特色戏曲文化”国家级发展平台。谋划以戏曲文化为灵魂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特色旅游为品牌的全域旅游体系,把石牌戏曲文化特色小镇打造成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此外,石牌镇重塑千年古镇水乡戏韵,以“戏曲巨构”“虚实相生”的规划设计理念,构建石牌戏曲文化体验空间,形成处处有戏、步步精彩的戏曲场域,借助石牌老街深厚的人文历史,通过激发老街新活力,重塑历史街区的古香古色,打造全新的旅游特色品牌。
与此同时,石牌镇深入实施“京黄戏曲+”工程,通过加深与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战略合作,积极筹办设立“黄梅戏石牌奖”,不断扩大黄梅戏影响,从产品、品牌、资源三方面构建独具特色的产业链,打造戏曲文化产业园,壮大一批戏服、盔帽、道具等戏曲行头和戏曲文化工艺品制作产业。
在“戏曲之乡”石牌镇,黄梅戏经典剧目经久不衰,经典唱段广为传唱,新的剧目不断创新,民间演出生机勃勃,涌现出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剧目和优秀人才,黄梅戏艺术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黄梅戏凭借着独具韵味的唱腔和精彩的舞台艺术表演深受国人的喜爱,由民间戏台走向了国家乃至世界性的舞台,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媒体记者 檀志扬 通讯员 昂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