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博物馆 “圈粉”年轻人
本网讯 当前,年轻人中“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戏曲之乡”的石牌镇徽班博物馆迎来暑期参观热潮,人们纷纷走进馆内感受黄梅戏这一传统戏曲的魅力,其中年轻人占到80%以上。
28岁的潘先生来自合肥市,他和5名朋友专程前来古镇旅游。“我们虽然年轻,但都喜欢黄梅戏,今天第一站就是徽班博物馆,布景很美,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我了解到石牌镇始建于北宋建隆960年,素有‘徽黄故里,戏曲圣地’的美誉,这里哺育出徽剧和全国五大地方剧种之首的黄梅戏,同时还是京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真了不起。”
砖雕、木雕、石雕、青砖小瓦、马头墙......徽班博物馆从徽派建筑中汲取元素进行设计。“博物馆外观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设计,占地面积32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总投资约5000余万元。”石牌镇镇长周阳海介绍说,博物馆内到处可体现徽派元素,雕刻艺术品都是由非遗传承人现场手工雕刻,历时半年之久。在展陈设计上,博物馆以“沉浸式”体验为导向,陈列盔帽、戏服、木剑、令牌、黄花梨二胡、戏曲唢呐等珍贵文物,同时巧用数字化技术,率先探索出沉浸式戏剧导览的全新展陈活化路径,实现展陈艺术效果与人性化观展体验的统一。时下,AI、VR/AR、3D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对戏曲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徽班博物馆别出心裁的方式让人眼前一亮,网友评价“原来戏还能这样‘年轻’”。具有“网感”的博物馆拉进了自身与“Z世代”的距离,“圈粉”了很多年轻人来参观。戏剧在彰显石牌镇地域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更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戏迷程紫涵年仅26岁,却已热爱戏曲10余年,她说:“很多同龄人和我一样喜欢看戏,来到徽班博物馆主要是了解学习黄梅戏。”在“00后”女孩潘美丽带动下,她身边的朋友也爱上了戏曲,大家常常相约到石牌看戏。潘美丽逐渐读懂戏曲中的韵味,不再觉得乏味晦涩,还会模仿戏腔哼几首经典黄梅戏小段。“博物馆的环境有韵味,文化氛围浓郁,我们选择博物馆作为周末、假期的出行地,既能收获知识,又能和志同道合的好友讨论交流,结束后还能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精美的文物照片……”种种“利好”使得许多像程紫涵这样年轻人爱上了逛博物馆的“看展式社交”。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许多年轻人走进博物馆,是为了探索历史与文化的魅力,给自己加一顿精神上的“营养餐”。“让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是博物馆的重要责任。因而创新传播手段,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近’博物馆,进而‘走进’博物馆,最终‘爱上’博物馆。”周阳海说,我们还通过城市更新手段,激发老街新活力,重塑历史街区的古香古色,做好老街新旧业态布置,着力打造石牌戏曲文化体验空间,形成“处处有戏、步步精彩”的戏曲场域,力争把石牌戏曲文化特色小镇打造成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标杆产品。此外,石牌镇以戏曲文化为主题,石牌镇从产品、品牌、资源三方面构建独具特色的产业链。打造戏曲文化产业园,壮大一批戏服、盔帽、道具等戏曲行头制作产业和戏曲文化旅游工艺品制作产业。同时还加大黄梅戏与电影、动漫、网游、文创等产业的融合,加强黄梅戏数字化保存、展示和传播,形成以黄梅戏为主的戏曲产业链,推动戏曲产业市场化、多元化发展。
年轻人热衷于逛博物馆,折射出的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他们对古人的生活方式、古时的生活图景、古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中华民族从哪里来、中华文明的起源等怀有旺盛的求知欲。这些都促使他们走进博物馆,自觉地去了解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檀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