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镇:让传统文化留存更久远
本网讯 小市镇前身为“小吏港”,亦称“焦吏港”,因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故事主人公——庐江府小吏焦仲卿而得名。
早在1800年前,因朝廷在此设埠而为商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于此。早在汉末,小吏港就已经是皖河中游的重要商品集散地。318国道、沪蓉高速穿境而过,距天柱山火车站仅4千米。镇内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有小市安徽龟化石遗址、王家山遗址、皖国古城、“乾隆牡丹”、万人岭、饮马塘和国家4A级景区—— “孔雀东南飞”影视城等自然人文景观。
小市镇古名为叉河口,因地处皖水与梅河交汇处而得名,至汉末在此设专司盐铁税收小吏,始名为小吏港,至明代因郑和下西洋,随着南洋经贸发展,小吏港竹席业的繁荣一跃成为小都市,于是名为小市港。春秋战国期间为皖国楚郡,西汉至南北朝设为皖县,隋唐宋元时期为舒州,明清时期为受泉乡、小市镇。
小市安徽龟化石出土于毛安村丁家花屋。1971年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华南红层队调查考察时所发现。化石标本完整,背腹相连,个体较大,甲壳椭圆形,背甲凸起,前缘正中略后凹,后缘钝圆。背甲最大长度290毫米,最大宽度260毫米,现存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小市安徽龟化石与当时国内外所发现的龟化石有区别,定为龟科新属,距今大约7000万年。
王家山遗址位于小市镇受泉村,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500米,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遗址高出地面3米,为半月形台地,文化层堆积1.5-2米,属薛家岗文化。遗物有石器斧、铲,陶器鼎、豆、壶、球等,多夹沙红陶,少数泥质灰陶或黑衣陶。
皖国古城遗址坐落于小市镇良湖村境内,是古皖国初始都城。古城长约1050米,宽约530米。历史记载:周初封方伯(大夫),武王定为伯爵,因“皖”与“晥”相通而释为“明亮”,其本义是“屋内尚暗,屋外已见白光”,即晨曦之义。时人崇拜自然,奉信晨光,故又封方国为“皖国”,遂迁国都到丘陵区(今古城所在)。现存的两座古墩上面有古人生活用品遗迹,上世纪八十年代,怀宁县文物部门在此挖掘出许多古瓦片、古瓷器,其中独角鼎最多。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全诗正文357句,计1785字,小序10句,计53字,被誉为“长诗之圣”。故事发生在今怀潜两县(市)交界一带,诗中“华山”的位置,在小吏港老街背后,皖河东岸。
饮马塘是东汉末年,曹操征讨江东孙权,曾饮马于此,得名“饮马塘”。公元208年,曹操南征东吴,途经此处,杜夫人动产,因荒无人烟,操急命侍从围住杜夫人,令将士聚沙围成窝形沙墩。在分娩的关键时刻,天色骤变,操拨出宝剑,朝西北方向划出一道长弧,口中念念有词,意欲挡雨南下,说来也灵,大雨下至古车轴寺附近,始终不能逾越,操大喜,为新生儿取名曹林。
万年台是元代戏曲空前繁荣,孔雀台遂由竹篷戏台改建为砖木结构,比以前坚固,故又名“万年台”。戏台后方绘八仙图,上方匾书“兴飞”二字,传说为铁拐李用草鞋书写。求雨墩道士何汪冕在此一带登坛求雨,念经施法,何家遂成当地首富,将皖河西岸焦家畈田庄买下一半,从此焦家畈有了新的名字——焦何畈,今小市镇求雨村因境内有最大的求雨墩而得名。
乾隆牡丹是康熙年间由小市李真宠托友人从洛阳上林苑移来,植于李家破屋,盛开于乾隆年间。此花有三奇:寿奇,至今已有320多年,且日渐茁壮;色奇,花具扁平形,呈白玉色,复瓣黄心,有金黄、大红、水红、浅红、半白半红等5种颜色,有“五彩珍珠”美誉;香奇,远观即闻香,近观之则无复嗅其馨,驻足花前,又偶有幽香扑鼻,令人陶醉。2011年11月,被收录于《安徽古树名木》。(全媒体记者 檀志扬 通讯员张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