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小小蓝莓 大大价值
近年来,我县因地制宜发展蓝莓8.5万亩,小小蓝莓绿了青山,富了村民,兴了产业,火了文旅,成为乡村振兴的“金果果”。
小小蓝莓,大大价值——绿了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县那山之巅,那树之间,那水之畔,有一抹象征爱情的蓝,那就是被人们称为“水果皇后”的蓝莓。
走进高河镇骑龙社区幸福海岸蓝莓基地,一颗颗形如蓝宝石,富含花青素的小浆果挂满了树梢,不少游客前来采摘。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贫瘠的土地里几乎种不出任何庄稼,仅仅花了三年的时间,就让这片土地重新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蓝莓主人叫刘金龙,这几年他先后投资6500多万元承包1100多亩荒山,将蓝莓种植产业引入村里,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他的蓝莓基地成为集示范种植、联产种植和深加工、观光、休闲、采摘、娱乐等为一体,为怀宁农业增添了一张靓丽的名片。
“这里曾是一片荒山坡,2018年,我们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发展蓝莓种植100余亩,并逐步向旅游观光、团建研学、科技服务、四季水果采摘、农家乐、蓝莓深加工等方面发展,共吸纳周边100户农户加入合作社。”马庙镇曹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云生说,“蓝莓基地每年吸引游客上万人次,今年销售收入能达到30余万元。”
近年来,我县以争创全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为抓手,大力推进蓝莓等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蓝莓种植面积达8.5万亩,成为长三角最大的县级蓝莓种植区,集聚蓝莓种植企业200余家,引进培育蓝莓深加工企业10余家,形成集良种繁育、规模种植、食品加工、休闲采摘为一体的产业链条,2022年蓝莓产业产值达50亿元。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蓝色已经成为我县现代农业奋进的底色。如今,“绿富美”的乡村愿景,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昔日的“恶水穷山”已变成绿水青山,绘就出乡村振兴的美丽山水田园画卷。
小小蓝莓,大大价值——富了村民
初夏时节,我县19个乡镇种植的各品种蓝莓次第成熟。山野、田间,到处可见果农们采摘蓝莓的场景。每年的5月到7月前后,是蓝莓种植户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节,也是他们充满希望的收获季节。
在月山镇复兴村蓝莓基地,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蓝莓。一串串蓝莓果儿挂满枝头,果粒饱满圆润,色泽鲜亮,又预示一个丰收年。村民何青松开心地说:“这里蓝莓又多又大,我们一天能摘六七十斤,一年能挣一两万块钱,小小蓝莓果是我们农民的幸福果。”
蓝莓产业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蓝莓知名度的提升,更为当地的百姓带来了红利。一大早,清河乡金山村村民何节贵来到家门口的蓝莓基地务工。“我在这里做工好几年了,每年有近2万元收入。”何节贵说,“你看,这里以前可不是这样的景象,用‘穷山恶水’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以前呀,这里是荒山一片,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环境差,没通自来水,村民们喝的都是当家塘的水,容易生病。现在好了,乡里通过招商引资全部开发种上了蓝莓,不仅水泥路通了、自来水通了,而且实现山清水秀,我们村民在家门口蓝莓基地上班,既有固定收入,又能照顾家庭。”在何节贵手指的方向,上千亩连片的蓝莓苍翠欲滴,绿叶掩映之间,昔日荒山坡岗披上了一层蓝装,一颗颗饱满的蓝莓如同翡翠球般镶嵌在树梢上,惹人生津。蓝莓基地负责人说,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注重向村民提供种植等相关技术,平均每天有100多名当地村民进园务工。公岭镇田铺村自主经营60亩蓝莓产业园,年获蓝莓鲜果经营性收入50多万元,一举迈入村集体经济强村行列,同时广泛动员吸收群众参与蓝莓基地生产管理,每年100多农户通过在蓝莓种植基地打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田铺村村民查节元家庭比较困难,这些年主要收入就靠在蓝莓园务工。“蓝莓产业红火,我家的收入也有了来源,每个月有4000元左右工资,年底还发奖金。”正在生态园采摘蓝莓的查节元高兴地说。
“自从村里种上了蓝莓,最大的好处就是解决了留守村民的就业问题。”说这话的是凉亭乡青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发根说。据他介绍,青山村一共有2000余人,劳动力强的大多外出务工。60岁以上的农民在城里找活儿不容易,只能留在村里,还有一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妇女也只能留在村里,蓝莓基地就给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除了上述务工收入,流转土地的农户还能按土地面积得到相应的分红。
小小蓝莓,大大价值——兴了产业
为持续扩大怀宁蓝莓品牌影响力,我县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中国怀宁蓝莓文化旅游节。今年5月20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怀宁蓝莓文化旅游节以“独秀故里·‘蓝’以忘’怀’”为主题,着力推出8大系列、22项重大活动,为期4个月,包含“蓝莓之乡”半程马拉松赛、蓝莓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海子诗歌节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赛事和活动,旨在进一步推进蓝莓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旅、文深度融合,将怀宁蓝莓特色产业,县域特色农业,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打造打响“怀宁样板”。
我县还有数家发展蓝莓深加工的企业,主要有蓝莓酒、蓝莓果干、蓝莓醋、蓝莓系列饮料等产品。我县围绕蓝莓花青素提取、加工,招大引强具有综合实力的化妆品、保健品企业落户蓝莓产业园,实现蓝莓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价值链进一步提升。“怀宁蓝莓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创建怀宁蓝莓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蓝莓)标准化生产基地,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计划到2025年实现蓝莓产业“双十双百”目标,即种植规模达10万亩,深加工能力达10万吨,吸引游客100万,综合产值达100亿元。”县长陈宏说。
马庙镇还运用“5G+物联网”,打造全域智慧农业示范项目,实时监测蓝莓生长状态,建立蓝莓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进蓝莓质量安全监管精准化、可视化。近年来,我县先后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皖西南综合试验站、组建蓝莓产业联盟,与中国农科院等4家科研院所开展蓝莓加工工艺研究合作,使蓝莓品种及加工产品越来越来多,促成了多项科技成果顺利转化。
小小蓝莓,大大价值——火了文旅
近日,县融媒体中心在抖音平台发布的《5万亩蓝莓成熟,游客争相尝鲜》短视频,被广泛关注,一天内点击率达13.5万次。
一篇关于蓝莓的小小短视频,何以得到这么多的关注,唤起那么多人的共鸣?发布者陈首君说,因为蓝莓正迎来它刚刚好的季节,而蓝莓之乡——怀宁县也正迎来她刚刚好的发展机遇。
拥抱自然,收获快乐;天高云淡,浆果飘香。感受天然氧吧的新鲜空气,感受淳朴亲切的农家风情。时下,正是蓝莓成熟的季节,在月山镇复兴村蓝莓园里,满眼的浆果都展示着迷人的身姿,在夏风的吹拂下300多亩蓝莓长势良好,在翠绿叶子的衬托下,翠蓝相间的果实显得格外养眼,漫山遍野煞是好看,周边不少游客纷至沓来。
5月20日,第六届中国怀宁蓝莓文化旅游节开幕,当天约有2万余游客赶来体验蓝莓采摘的乐趣。合肥游客李先生一家三口自驾车2个小时就来到月山镇复兴村蓝莓基地。“听老板介绍,蓝莓施的都是农家肥,不打农药,绝对绿色无污染,不用洗直接吃。”正在采摘蓝莓的李先生高兴地。
“乡村体验游的目的,也是为了提升怀宁蓝莓品牌的影响力。”县长陈宏说,我们以蓝莓为媒,以节庆会友,展怀宁风采,兴富民产业,全方位、多角度地把怀宁的资源优势、优良产品推介出去,让更多的朋友走进怀宁,了解怀宁,投资怀宁。
绿树浓阴夏日长,惠民蓝莓果飘香。我县产城融合、绿色发展的美丽愿景正愈发明晰。(檀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