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怀宁蓝莓 > 正文

指尖“慧”种蓝莓 数字赋能撑起传统产业“智”富梦

时间:2023-05-16 16:23:58   稿件来源: 怀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聂韦霖  

  本网讯 近年来,我县紧扣深化“两强一增”、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一主线,把物联网、5G、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贯穿于蓝莓生产销售全过程,让蓝莓这一传统产业展现更多“科技范”,再添发展新动能。

  眼下,安庆市裕丰蓝莓基地里1200多亩蓝莓已经挂果,即将进入采摘期。为抓好当前蓝莓管理,进一步提升蓝莓的产量和品质,基地负责人陈拥军通过全域智慧农业系统平台,寻求蓝莓专家的指导帮助。智慧农业项目建设信息技术员金多亮说:“我们在智慧蓝莓平台上开发了专家智慧服务板块,建立起蓝莓技术专家库,种植户可通过图片、留言等形式,‘点餐式’邀请专家在线上提供远程指导和‘会诊’。”

  观察蓝莓日常生长情况,是陈拥军过去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如今,蓝莓基地安装了高精度土壤监测传感器,可以将采集的实时监测土壤的各项参数,包括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PH值、土壤电导率、土壤氮磷钾含量等各类数据,汇总到“智慧蓝莓”平台。陈拥军也不用像往常一样,每天往基地里面跑,通过一部手机就能掌握蓝莓生长的第一手资料,真正实现了由“看护人”到“手机控”的转变。陈拥军说:“过去都是直接到蓝莓园里面看苗情、墒情、虫害情况,查看一遍要好几天左右,比较费时费力。现在即使在外地出差,我也能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园区物联网监测数据和监控画面,管理起来方便多了。”智慧农业项目建设信息技术员嵇鹏超也告诉记者: “用户可根据不同蓝莓品种的种植需求,分别设置蓝莓土壤的各项参数阈值,当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超过设定的阈值后,系统启动报警功能,通过发信息或打电话的形式通知用户,及时抓好管理。”

  作为全省首个运用5G物联网技术的智慧蓝莓基地,马庙镇曹坦村蓝莓基地的近万株蓝莓,全部采取全基质无土栽培。通过5G物联网技术就可以将蓝莓生长具体数据采集传输到特定的控制室里,供工作人员实时监控、分析判断,有针对性地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从而进行浇灌、施肥、降温等工作。据马庙镇曹坦村5G智慧蓝莓大棚负责人李长华介绍,现在基地利用智慧灌溉平台,只要上网操作,肥水就能按指定的标准进行滴灌,可以节省60%—70%的人力,节水节肥在30%左右,同时科学管理还大大提升了蓝莓的品质,一亩地节本增效能达到1000—2000元。

  在这座“5G蓝莓”基地,大棚设施能够防风雨、防冻晒,基本实现了恒温生产,再加上智慧化、精细化种植,这里生产的蓝莓上市早,品质优,亩均产量和效益都大大提高。李长华表示:“传统种植亩产鲜果大约1200斤左右,而5G大棚种植因为密度高、营养足,亩产能达到1500斤。能抢早上市7-10天左右,每斤价格高出10元,亩产效益是传统种植的2倍左右。”

  智能化为蓝莓生产管理带来便利化的同时,物联网上开发的溯源平台,将蓝莓生产信息制作成“电子档案”,消费者只要通过扫码,就能掌握蓝莓各阶段生产管理情况。县联通公司政企中心客户经理汪婷婷介绍说:“我们会把每一次蓝莓种植、除草、施肥、采摘、分拣过程进行拍照,实时上传到溯源系统,消费者扫码后不仅可以查看蓝莓基地的相关情况介绍,还能对购买的蓝莓产品批次号及蓝莓的生长环境,查验记录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可以实现买的安心,吃的放心。”县智慧农业建设领导小组产业推广工作组组长朱能益也告诉记者:“我们智慧农业通过可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把这些优点推荐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跨越时空来品我们怀宁蓝莓,我们传统农业一个基地一个管理者管理50到100亩,而我们通过智慧农业赋能以后,能够管理到2000亩左右,所以我们的智慧农业和蓝莓产业相结合,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

  与此同时,智慧蓝莓平台还通过大数据分析,集成全县蓝莓种植用户、面积、产量、视频数据等信息,让种植户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便于资源整合,拓展销售市场。朱能益表示:“我们把数字化、智能化农业发展与怀宁蓝莓这一特色主导产业结合起来,打造智慧蓝莓物联网,智能化开展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和综合服务,以强大的数字共享助农网络,提升产业智能化发展水平,推动蓝莓产业提质、降本、增效,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新动能。”(全媒体记者 李根 王成杰)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