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科技赋能 蓝莓大棚春意浓


本网讯 科技赋能,催使蓝莓早开花结果。我县利用5G物联网等技术,让蓝莓产业不断提质扩量增效。
新春伊始,马庙镇曹坦村的智慧蓝莓大棚内春意浓浓,一朵朵灯笼状的白色蓝莓花挂满枝头,香气四溢。这些大棚看起来平平无奇,实则科技感满满。一颗颗蓝莓树栽种在黑色的钵内,钵与钵之间由细细的塑料管连接,通过水肥一体技术输入水及液态肥料。钵里边可不是普通的土,而是氮、磷、钾等各类营养物质精确配比的全基质,蓝莓种在里面,生长快,虫害少。智慧大棚还使用了5G物联网技术,分布在棚内的传感器能实时获取棚内的温度、湿度等信息,然后通过智控系统将这些数据与预先录入的专家数据作对比,进而对环境进行调控,让环境更加适合蓝莓生长。
曹坦村打造智能化蓝莓种植大棚,是我县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县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皖西南综合试验站、安农大专硕创新班培养基地,为育种、种植、保鲜、加工提供科学研究;与中国农科院等4 家科研院所开展蓝莓加工工艺研究合作,低温冻干果等3 项科技成果顺利转化;聘请农业农村部小浆果首席专家李亚东教授、中科院植物研究院於虹主任为发展顾问,为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县蓝莓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曹良元表示:“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全面依托5G物联网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无土栽培等集成智能技术,智慧蓝莓园从蓝莓新品种的组培,到种苗繁育、蓝莓全基质无土栽培,实现全过程代化,促进蓝莓产业提质扩量增效。”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县蓝莓种植面积达到7.8万亩,种植企业198家,精深加工企业10家,加工能力达到年5万吨。2022年,全县蓝莓产业综合产值达突破50亿元。(全媒体记者 蒋永旭 胡丹丹 包俊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