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接受中环报记者专访: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快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中国环境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两次到安徽考察,都对生态环保作出重要指示。请问安徽是如何抓好贯彻落实的?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李锦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皖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指示,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就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一以贯之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强意志和持之以恒建设美丽中国的鲜明立场。我理解,这些重要讲话指示有三方面重大意义:从理论层面上看,深刻明晰了“为什么”的问题,具有极强的政治统领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称赞“安徽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基础”,为我们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增强了信心决心。从战略层面上看,系统阐述了“是什么”的问题,具有极强的思想引领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强调“经济发展要设定前提,首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为我们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筑牢了思想根基。从路径层面上看,科学指明了“做什么”的问题,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性。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建设、巢湖治理、打好三大保卫战、长江“十年禁渔”等作出系统部署,殷切嘱托“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我们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安徽落地生根。主要抓好“站位、摆位、到位”的问题:思想上提站位,就是建立健全在决策前和研究重点工作时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制度机制,坚决抓好政治要件贯彻落实。政治上抓摆位,就是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双主任的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做到高位推动。行动上落到位,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扛在肩上,从省委带头、从我做起,重要会议常讲生态环保、基层调研常看环境治理、环保督导常用“四不两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体现为“五升五变”:一是生态环保意识显著提升,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加快形成,实现由单兵作战向全民参与新的转变。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十三五”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2020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长江淮河流域水质均达国家考核以来最好水平,实现由短期改善向持续向好新的转变。三是污染防治能力显著提升,林长制、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等标志性改革取得突破,地方性法规和制度体系更加严密,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标本兼治新的转变。四是绿色增长动能显著提升,单位GDP能耗下降和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均提前超额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均超过40%,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新的转变。五是公众满意度显著提升,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全过程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达90.1%,实现由被动查处向主动监管新的转变,美丽中国的安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中国环境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把长江大保护重大战略部署落实情况作为重点,请您谈一谈推进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李锦斌: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制度安排。从2017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到2018年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长江和巢湖水污染治理专项督察,再到今年的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我们深切感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是严肃的“政治体检”,有利于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深走实;是全面的“把脉会诊”,有利于更加有效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科学的“精准开方”,有利于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
省委高度重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并以此为重大契机,抓实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这个生态文明建设“一号工程”,扎实开展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努力还一江清水、护两岸青山。我们越来越深刻体会到,抓生态颜值就是抓经济增值,抓绿色动能就是抓增长赋能。工作中,一是聚焦“水清”,推深做实关污源、纳统管、护物种。对长江干流4558个排口进行全覆盖排查、监测和溯源,确定691个排污口,对其中97个工业企业排污口安装联网自动监控设备,基本实现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监控。把园区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全部纳入统一污水管网,全力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持续推进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行动,全省禁捕区域内1.2万余艘渔船、3万多渔民全面退捕。今年3月,长江干流铜陵段出现数量超过10头的野生江豚群,江豚戏水正在成为皖江的独特景致。二是聚焦“岸绿”,推深做实禁新建、建新绿。划定“1515”岸线分级管控红线,沿江1公里严禁新建项目、5公里严控化工项目、15公里严把项目准入,大规模开展长江干流两岸绿化,新增造林增绿375万亩,实现由“靠江吃江”向“靠江护江”转变。三是聚焦“产业优”,推深做实减存量、进园区、强机制。完成长江干流1公里内270家“散乱污”企业整治,依法依规关改搬转137家化工企业,探索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马鞍山市薛家洼环境问题曾经非常突出,我们狠下决心,一体推进退田还湖、植被修复、水系连通,如今生产岸线变为景观岸线,成了“网红”打卡地。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薛家洼整改现场考察给予肯定,要求把这一带打造成为长三角的“白菜心”,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
中国环境报:安徽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筑牢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生态屏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发挥好生态环境优势,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李锦斌: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考察安徽时,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强调“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好头”。生态优势是安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大优势,生态“大屏障”就是发展“大平台”,绿色“后花园”也是发展“前沿地”。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共守生态安全格局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加快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一是坚持尊重自然,重点打造“四条生态廊道”。突出“修复”打造长江生态廊道,深入实施长三角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治,强化跨界固废危废、水体污染联防联控,保持长江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突出“治理”打造淮河生态廊道,实施采煤塌陷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持续推动黑臭水体治理,加快建设淮河(安徽)生态经济带。突出“改善”打造江淮运河生态廊道,以碧水、安澜、富民三大工程为抓手开展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高标准建设环巢湖十大湿地和合肥骆岗生态公园,加快推进引江济淮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努力实现“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道风景线”。突出“增秀”打造新安江生态廊道,深化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推广“生态美超市”模式,让水体更清、风景更美、产业更优。二是坚持顺应自然,重点加快“三个绿色转型”。加快国土空间的绿色转型,推进以黄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深化皖西大别山、皖南—浙西南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加快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推进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数字产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加快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鼓励绿色出行,倡导绿色消费。三是坚持保护自然,重点深化“三大改革变革”。纵深推进林长制改革,高质量推进首个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深化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绿”并进体制机制,实施平安、健康、碳汇、金银、活力“五大森林行动”。目前,全省5.2万名林长守护400万公顷森林和100万公顷湿地,林长制从安徽走向了全国。纵深推进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新安江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干净水,连续多年是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我们将在皖浙接续开展三轮试点基础上,着力打造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加快建立科学的跨流域生态补偿、污染赔偿标准和水质考核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向“长治”。纵深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突破绿色低碳技术,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