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民间制琴匠人马焰林:一凿一斧 续“太古”之音
本网讯 古筝在中国已传承2500余年,其音色轻灵婉转,如流水潺潺,似珠落玉盘。在雷埠乡,有着一位民间制琴匠人,经他制成的古筝,不仅品相、音色俱佳,整个制作过程也都是纯手工的老技艺。
在雷埠乡白桥村,村民马焰林正在制琴间里打磨制作古筝的板材,满屋的木材和满地的刨花,让这个不大的工坊看起来别有一番景致。51岁的马焰林告诉记者,斫琴,是一门传承千年的老手艺,工序复杂、要求苛刻,一凿一斧间,是对历史的敬畏,更是文化的传承。“从选材开始,制作框架,上底面板、上侧板、再刨平,古筝声音就是看我们制作的人刨得好不好,声音穿透力强不强。刨好以后再经过煤炉烘烤,再上上下花板,大概几百道工序。”斫琴师马焰林介绍道。
木工出生的马焰林,也和大部分务工人员一样,打算凭借自己的手艺,在大城市里站稳脚跟,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古筝闯进了马焰林的人生。说起初次接触古筝的经历,马焰林告诉记者:“1993年,到上海务工,偶尔看到旁边有个做乐器的厂,他们正好招工,误打误撞就进了这个厂,一开始接触到制琴以后,感觉这个东西,是比较细的活,是工艺品,我这个人也喜欢做这种细活,后来就慢慢越来越喜爱。”
内心的热爱,让马焰林乐在其中,他的斫琴技艺也在日复一日中慢慢沉淀积累,在这期间,马焰林也结识了自己的妻子——孙爱琴。2021年,为了照顾老家年迈的双亲,夫妻俩带着毕生所学回到了老家,并创办起了眼前这150平米的夫妻斫琴坊。“因为我家爱人喜欢这一行,所以我也很支持他,为了能帮助他,我特地去学了五年古筝调音、装配这个流程,希望在他身边搭把手。”孙爱琴说。
即便作坊条件简陋、仅有夫妻二人,可凭借过硬功底,经马焰林之手制成的古筝,也在市场上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上等货。面对众多慕名而来的订单,马焰林始终保持着本心,为每张古筝了赋予了不同的灵魂。“我们自己做,一个月大概十几台,但东西要做好,保质保量,订单差不多排到年底了。我觉得做琴要耐得住性子,耐得住寂寞,它要不停在上面打磨,花心思去做,也是一种修行,因为我喜欢,所以我坚持做了十八年,回家创业也是想一直做下去,因为它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传承。”马焰林说。(全媒体记者 蔡浩 聂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