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稻壳“蒸”来亿元绿色价值
本网讯 又是一年丰收季,机械轰鸣粒归仓。水稻收割后经加工处理,会产生大量稻谷壳,看似没有价值的副产品,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变废为宝,不仅减少了其直接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为实现碳达峰碳减排的目标作出贡献。
在县经开区内的怀宁中基能源有限公司,仓库里堆满了稻壳,橙黄色的稻壳在铲车的押运下进入气化炉内,在与空气发生气化裂解反应后,近60%转化成生物质燃气,作为锅炉燃料生产蒸汽,为园区集中供热提供热源;剩下的40%则转化成碳化稻壳,在钢铁冶金行业中作为保温材料和增碳剂得到了广泛应用,经深加工后可制成炭基肥和活性炭,发展利用前景更为广阔。
“我们通过气化工艺产生的碳化稻壳,直接销往国内各大钢厂,产品供不应求。每天碳化稻壳产量60吨,稻壳原料年消耗量约8万吨。”公司总经理颜勇说,一吨稻壳能产2吨蒸汽和0.33吨碳化稻壳,蒸汽通过管道输送的方式为园区企业提供集中供热,到明年可为14家企业提供蒸汽,年供热量可以达30余万蒸吨,实现产值1.4亿元。
万邦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园区用热大户,企业总经理陈阴杰说,我们生产的产品过去都是需要消耗大量的天然气,现在用上怀宁中基能源有限公司集中供热提供的蒸汽,每年可以直接节约成本近1000万元,如果算上间接,至少年节约成本在1500万元以上,而且绿色环保,更加安全可靠。
“我们与周边40多家稻米加工厂长期建立销售稻壳协议,年需要稻壳8万吨左右,充分保障项目的原料需求。”颜勇介绍说,我们认真践行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先行行动路径,力求最大程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致力减少碳排放。稻壳作为生物质可再生能源,其传统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其生长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构成了自然碳循环,实现零碳排放。怀宁中基能源有限公司采用的生物质热炭联产工艺,年替代标煤5万多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万余吨。稻壳作为蒸汽生产原料,能有效改善当地的能源结构,减少燃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使用量;且碳化稻壳在钢材生产过程中除了保温和隔绝氧化外,其中一部分碳被吸收到钢水里面固化成钢材,是真正意义上的践行负碳,目前正在申报“低碳零碳负碳”示范项目。(檀志扬)